给新教师的几点建议——关于小学课堂管理的经验分享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刘洪鹏
[导读] 这是我入职的第四个年头,仿佛一切都已熟悉,又好像对未来充满了陌生。
        刘洪鹏
        青岛崇德小学
         
        
        这是我入职的第四个年头,仿佛一切都已熟悉,又好像对未来充满了陌生。    我教过“主科”也教过所谓的“副科”,默数了一下教过的班,大概已有40多个了,接触的孩子们也有接近两千余人。已经度过了教师成长的第一个阶段,我想现在可以用我的一些经验来帮助那些新入职的老师了。
        我仍然记得在我刚入职的时候,我们新教师们私下交流“第一堂课一定要镇住学生,不能有笑容,要不然学生不怕你,以后不好管理”。当时我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当我走进教室,学生们天真与可爱的脸庞让我自然流露出微笑。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发现管理课堂其实不需要大吼大叫,也不需要正颜厉色,而是利用一些方法让孩子们认同你的管理方式,这样不仅能降低老师的工作量,更能让孩子们在一个安静有序、活泼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1. 要爱学生
        教师们都知道要去爱学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爱学生。爱是什么?爱是对于他人的一种情感流露。假如你爱学生,你的语言之间就会充满关怀与鼓励。这种情感学生是能感受到的。为什么你刚接手新的班级,学生们会出现各种形式的捣蛋,因为他不了解你,对你没有情感,他的捣蛋不会和你有情感的牵扯,有的只是纪律的约束。但这种纪律的约束在更换教师的过渡期是十分脆弱的。因此,我们要正视这种正常现象。
        当你第一次进入课堂,你不要着急去讲知识,而是要去认识孩子。不要和孩子们做朋友,因为学生从来不怕朋友,而是想办法和学生们做“亲人”。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要像父母一样爱学生,像父母一样严格要求他们。第一堂课,可以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们也介绍一下自己,尽可能的去记住他们的名字。尽快与孩子们熟悉,也让学生尽快熟悉你的教育方式。
        2.语言要精准
        教师管理课堂靠什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最重要的是你说出来的语言。往往有经验教师们在整顿纪律的时候不需要长篇大论,而是一句话切中要害,学生们令行禁止。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晰、准确,而不能含糊其辞、犹豫不决。
        孩子们不遵守纪律的时候,作为老师一定要及时且准确地进行纠正。一精准到名字,二精准到事件。比如,XXX在课堂上摆弄文具发出了声音。为了不耽误上课,老师此时可以说:“XXX,收起你的文具,请坐端正。”语言要精练且精准。课下再找他谈话,讲明规矩,让学生知道上课应该怎样做。很多低年级的学生不是故意调皮捣乱,而是不明白自己调皮给课堂带来的影响,当老师讲明规则之后,很大一部分孩子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避免做出类似的行为。
        3.课堂要充实
        一节内容丰富且引人入胜的课堂设计会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一节40分钟的课,不可能要求孩子们全部时间都集中精力,但必须要做到没有“真空”时间。往往孩子们走神、小动作等行为会发生在教学内容无趣或者任务不明确的时间段。


        作为新教师,一定要在课下做足功夫,充分进行备课,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尽量做到环环相扣、松弛有度。这不仅锻炼了教师基本功,还能在课堂上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
        4.做好激励教育
        学龄期儿童自尊心较强,鼓励教育总是比批评效果要好。因为鼓励没有副作用。首先,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尤其是在低中年级阶段,孩子们对老师的鼓励有着强大的争胜心和满足感。表扬的作用不仅仅是表扬本身,而是对其他孩子的教育作用。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形成向榜样看齐的班级文化。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贴纸等奖励,你可以在班级中设立评比栏,将得分奖励直观的展示出来。中高年级往往对小礼物充满了兴趣,你可以设计积分币或者表扬卡片,不定期进行小礼物兑换,这样能激励学生在平时良好表现。
    5.形成规则意识
        我见过很多新教师带的班级,每到下课就乱糟糟的,有的和别人打闹,有的在走廊跑来跑去,只有几个本身性格就内向的孩子在桌子上挠头。为什么班主任的一再强调在学生眼里不痛不痒,因为学生们没有养成下课有秩序上卫生间和准备下堂课的习惯。当刚接手新班级,一定要在各个环节强调规则意识。比如:站队不要挤来挤去、见了老师要问好、上楼下楼靠右走、课前准备好相关教材、国歌响起要肃立等等。在养成习惯之前老师可能要比较辛苦的不断强调、严格要求,一旦形成这种规则意识后,课堂管理就会省心很多。
        6.明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现在新入职的教师都是90后,甚至已经有00后走上了教室岗位。跟随新世纪成长起来的人往往都有这样一种思想:要和学生们做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但是实施起来往往陷入这样一种误区:和学生们走的太近,学生看老师没有架子就越来越放肆。这种和学生只做朋友的管理方式是不合适的。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小学生是6-12岁的儿童,他们的心智远远没有成熟,他们需要老师引导他们成长。面对孩子们,不要怕自己的严格会拉远与学生的距离,也不要怕自己的每一次发火会与学生产生隔阂。老师应该首先保持自己的威严,然后再拉近和学生们的距离。
        就这个问题我做过采访。有一位班主任特别严格,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也会受到严厉的批评。那时候的我会觉得学生们可能“恨”死这个老师了,我就在课间问过几位学生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都选择了严厉的班主任。我赶紧问为什么。孩子们告诉我,班主任的每一次严格要求都是为了他们好。这件事情对我的教学观念冲击特别大,我那时候正因为学生们上课捣乱而困扰。经历了这次采访,我不在怕和学生们产生距离,每堂课我都严格要求,学生们做的不好我也会怒视批评。但是课下我还是和学生们做回朋友。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精神面貌好了很多,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活泼可爱,我认为这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
        7.守好师德底线
        你可以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是一定要是一位合格的教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的师德“一票否决”制让我们知道师德底线不能碰。简单来说就是以身作则、坚守信念、尊重学生、踏实教书。“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老师是个良心工程,我们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要保持校内的正气、廉洁、高尚与崇高。
        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只要用心去了解学生,花时间去思考,每个人都会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只不过有些人花的时间短,有些人花的时间长而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