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伟
文安县第四中学 河北廊坊 065800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所以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就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重中之重”的问题。所谓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管理,取决于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氛围;德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四块糖果”的故事。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 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的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叫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的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送过去:“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陶行知凭着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产生改变自己的愿望,可见,面对每一个学生,你是戴着显微镜去找缺点,还是戴着放大镜去发现优点?面对一丛玫瑰,你看到的是花下的刺,还是刺上的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命运迥异。所以,在教学中处理与学生的关系问题上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艺术之“语言”: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亲近我们,就要在语言的运用上下工夫。上课时在恰当的时候发自内心的送上一句轻声的问候、真诚的祝福,体现出我们对学生的无限爱意,都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我会说一句“我非常愿意做大家的政治课教师,愿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天凉的时候我会叮嘱同学们“多加些衣服,小心着凉”;考试前夕我会送上一句“祝同学们考试取得好成绩”;节假日前我会道一声“祝大家假日愉快,玩的开心”等等,看似简单的一句题外话,会使同学们特别是住宿生们深深感受到一份温馨、一份关怀、一份情意,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艺术之“用怒”:
现在的学生难管,和学生之间的冲突也再所难免,学生的一些行为确实让我们难忍心头之气,怒气过大,过小都起不到好的作用,所以要讲究用怒的艺术。
怒中有度:青少年学生虽然身心都不成熟,自制力差,但却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情感丰富而脆弱,容易冲动。而对他们的“犯规”“越轨”的行为,我们的“用怒”必须把握好分寸,也就是怒中要有度。过一分可能把学生推向对立面,而引起他们的仇恨,产生抗拒心理,使问题僵化;欠一分学生会觉得老师在下“毛毛雨”不当回事,同样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因此,我们的“用怒”必须冷静、理智,做到怒中有度、恰到好处。不同程度的错误言行要区别对待,遇上尴尬的场面要严而有度,不要一味的上刚上线,火药味十足,要巧妙的用各种方式,打破沉闷的气氛,缓解紧张情绪,摆脱困境。
怒中有情:我们的用怒不能是简单、粗暴的情绪发泄,而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特殊形式。用怒不应拉大师生间的距离,而应寻求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我们的用怒中有责备、批评的同时,更要有企盼、期待、激励之情。
怒中有术:我们的用怒要注意保全学生的面子,使他们不当众丢丑;注意事实求是,避免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测,使他们觉得委屈而恼怒;注意给学生希望,我们要看到学生不当行为中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看到希望,产生自信。只有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的上进心、积极性,才能促使学生改过、进步。
例如:在一次考试时,我正要发卷,一个考生却大叫大嚷,问着诸如“我们可以抄吗?”等一些无聊的问题,这还不算,他居然翘起二郎腿,把桌子弄的山响,严重影响了考场秩序。我怒从心头起,真想在全体考生面前大批特批他一顿,但我转念一想,如果那样可能会更糟,我努力压下将要冒出来的怒气,用不满和严厉的眼神回答他的问题,这根本制止不了他,我只好走过去,帮他摆正桌子,示意他坐好,并低沉地说了句:“面子是自己争取来的,不是别人给的”,没等他回过神来,考卷已放到他的桌子上,我补上一句“答卷吧”,转身离开了他。
开场十分钟,一个考生用手机查生字,我前去制止,他又起哄似的冒出一句:“差不多得了,人家一女生。”我没搭茬,用无声制止他的“无礼”。
考场重新归于宁静,他也很安静,认真地在答题。我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很想表扬他两句,可是在考试,不便当众表扬。于是我写了一张纸条:“前45分钟你认真做题的样子很可爱,你给全体考生做了一个表帅,老师很感激你!谢谢!坚持下去,努力呦!”
他看完纸条,不好意思的腼腆的看了我一眼,更认真的做了下去。可能是由于平时一些不良的习惯,他时不时的会扭动一下,但每一次扭动后,他马上都能意识到我在注意他,都会老实而又歉意的偷瞟我一眼,然后继续做他的试卷。之后的几场,虽然他不象其他考生表现的那样好,但他再没那样嚣张过。
我想,在控制了我的愤怒、赏识了学生后,不仅保全了学生的面子,而且也保全了我的面子,在“有声”和“无声”的交流中化解了矛盾,融洽了师生关系。
三、艺术之“赞扬”:
赞扬要具体:赞扬应特别强调被赞扬者的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赞扬的越具体越好。赞扬要及时: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点应立即赞扬,不要拖延,如时间拖延过长,被赞扬者对这个赞扬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更不能化为行动的动力。要用恰当的方式:一个特定的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是赞扬的方式应因人而异。要符合实际:只有学生做出值得表扬的事情,才能给予表扬。赞扬应是符合实际、真诚,不要夸张,不要过滥,更不要虚伪庸俗。
四、艺术之“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察言观色,而且还要用眼睛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眼神要有号召力:上课伊始,以严肃的目光扫视每一个学生,这目光是无声的命令,指挥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我的课创设一个好的开端。眼神要有欣赏力:当学生表现出色时,向学生投去赞赏的目光,目光里满含鼓励、表扬和欣赏,在这目光下,学生找回自信。眼神要有震撼力:当学生犯错误时,有时眼光要比语言更有威慑力,眼神使他体会到老师的批评,从而羞愧难当,也激发起他自己改正错误的动力。在课堂上,我们要多用眼睛“说话”,做到“润物却在无声处”。
记得有一次在课前提问时,一个自命不凡的,在班级中人气指数不高的学生自告奋勇要回答我还没有提出的问题,表情有些狂妄,很多同学向他投去不屑的目光,我看在眼里同时提出了我要提出的问题,并把目光移向“自告奋勇者”,时间一秒一秒的在流逝,“自告奋勇”脸上的自信一点一点在消失,尴尬的手足无措。再看学习委,一脸的幸灾乐祸,我将目光停驻在他的脸上,目光里写着责备、期待和鼓励。学习委注意到我的目光,象被别人发现了隐私脸腾的红了。时间仍在流逝,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环顾着整个教室。真不愧是我的学习委,“我可以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吗?”学习委象看透了我的心思似的打破了尴尬紧张的僵局,流利的解答了我提出的问题。我如释重负,开口了:“首先,我们为学习委乐于助人的精神给点掌声,谢谢他为我们十三班的互帮互助作出的努力,同时也谢谢他为我们生生关系的融洽作出的努力。…”教室里掌声一片,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
学生管理需要赞扬,言语是一种表扬的方式,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张纸条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表扬学生的方式,适时适度的赞扬有助于化解生生矛盾,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促进教学。
结语:
初中阶段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管理,而管理的成功与否又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所以,我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们,请学学陶先生的赏识教育周弘先生的赏识技巧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善待每一个学生,才会把爱和尊重洒向每一个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体会成长的快乐,并放射出绚丽光彩,真正实现“当太阳普照时,灰尘也会发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