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雪青
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中心小学 101106
摘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成长路上的指南针,其个人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和个人的未来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校在日常的教师管理中必须重视且加强教师综合素养提升,为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化教育培养合格的老师,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改革的不断推进,对现阶段的师者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那么作为学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该如何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助力教师成长,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呢?本文从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下对教师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助力老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提升当前教师整体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师;助力成长;要求;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就在无形之中对我国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授业解惑者该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成为当下我国教师队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 新时代背景下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
1.1良好的品德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良好的师德不仅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更是以德树人、以德育人教育理念下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我认为良好的品德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1.2勇于创新的勇气
教育是社会的根基,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因此,教育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作为老师必须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善于探索的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二、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搭建良好平台,增强教师交流
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一支新时代有师德、高素质、品行良、善创新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必须为教师成长搭建良好平台,助力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此,学校可以通过架构交流平台,促进本校老师与其他学校优秀老师的交流。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结对子亦或挂职交流的方式组织学校的老师与其他学校优秀的老师定期交流学习,还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通过创建学习群、交流群相互交流教学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且还能在相互学习交流中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2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促进教师提升专业水平
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还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教师队伍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制定以德为核心的教师评价制度。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师评价制度可能集中在对教师绩的评价上,这虽然对促进老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所帮助,但是,却忽视了对教师德、勤、劳等方面的评价。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为了通过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助力教师成长,学校必须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实现从传统的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向以德为核心,以课堂教学评价为中心,覆盖整个教学体系的完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不断激励教师自我提升,不断创新,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
2.3加强培训,提升老师专业素质
教师队伍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教育创新的领头雁,为了发挥他们引领、促进、创新作用,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关键。首先,组织教师队伍定期培训,学校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组织老师学习,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与提升,尤其是师德师风的建设,这样才能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以赛促学,营造比、拼、学的良好氛围,通过比赛或者向榜样学习,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形成人人争当先锋、人人主动学习的良好教学氛围,从而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再次,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为了方便老师学习,学校还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创设多样的学习方式,比如,微博,微信,甚至是现阶段许多年轻老师喜欢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满足了当下老师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还能有效增强老师自觉学、主动学的热情,而且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帮助。
三、结束语;
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行业的主力军和引领者,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关系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必须完善人才激励评价制度,以通过搭建良好平台,创设多种学习模式,以定期培训的形式,助力老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凤.关注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农村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个人因素调查分析[J].新课程(下),2016(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