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慧
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 山东诸城 262200
摘要:21世纪的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所以每一位初中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摈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避免出现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基于此,以下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项目教学的开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项目教学;开展
引言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和获得信息技能的一门,具有操作性、实践性、互动性的学科,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课堂的开放性。所以,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成为此学科教学的困难。许多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时,无法应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新的不确定的因素,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度不够,学习效率不高。
一、构建高效初中信息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初中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升学考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科目教学。但由于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极其重要,这就导致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在初中排课时为了给考试科目更多的教学时间保证学校的升学率,所以信息技术排课较少。而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机房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础性操作和软件的应用,这些教学虽然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却没有合理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得过且过的教学模式,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信息教学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为了满足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日常需求,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思维,正确的认知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必须要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只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够不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型人才。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大都存有一些错误观念,尽管对上课抱有兴趣,但态度却不够端正,以为电脑课程不用考试,抱着娱乐的心理上课,因此很少有学生会潜心钻研信息技术,教学效率自然不会很高,也未能获得学生的关注。通常每个班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而且也并未真正重视,只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部分教师应用相同的教材与准则进行教学,致使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难以提高,甚至产生极大偏差,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空间里,最终使得这一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受关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与整体素质养成的进步。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项目教学的开展
(一)小组成果展示,客观评估项目
项目结束后,小组将项目成果展示出来,教师再对其进行客观评估。评估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小组将项目成果展示出来以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口头报告,并将本组在项目完成过程中产生的体验和感想,再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然后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让各个小组对所完成的项目进行自评与互评。第二阶段是教师在小组报告完以后对其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调查问卷中所反馈的问题,就项目学习经过进行点评,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其他同学也要给予适当鼓励,肯定学生的付出,以增强其学习信心。但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也要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处理不当的地方,让学生以后避免类似错误。例如,在“为幻灯片添加声音”这一项目成果展示中,各个小组通过自评和互评,先说出自己对此次项目中的个人表现的看法,然后教师再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还要注重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比如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等,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的长处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树立信心,不断进行完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更加注重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不是很正确,即使教师教授了很多知识,学生也无法完全消化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教授教材知识,安排任务,学生的依赖性很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这种被动式的学习效率不高,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信息技术与信息的编码”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问,问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复习回忆相关知识点,并且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脑海里慢慢会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果学生的基础薄弱,教师也可以引导一下,这样比灌输式的教学更有效,教师可以用相关例子启发学生,例如举扫地机器人的例子。大多学生也了解过扫地机器人,这是一个相对熟悉的事物。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自主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发现问题的答案。
(三)设置项目目标,明确项目流程
划分了项目小组后,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应当在正式实施项目前对项目目标、项目流程等进行明确,让项目的过程有迹可循。项目目标可以让学生对项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自己要做些什么,而项目流程主要包括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环节、步骤和程序等,可以指明项目的传递方向和次序,消除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多余的环节、合并同类活动,使项目流程更为合理和简便,从而提高效率。一个周全的项目流程除了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项目的具体过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项目流程对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进与了解,对学生的项目参与度进行掌握,并给予适当提醒,让学生可以在项目流程的指引下顺利完成任务。
(四)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初中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欲望,初中学生只有拥有信心了,才会愿意花精力,花时间。所以,在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时,教师始终不能忽视“课堂评价”环节。有效地课堂评价能够改变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也能为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高依据。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度,这样更能够有针对性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不爱学习,学习习惯不好的现状,这样有针对性改变学生的现状,从侧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发现有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知之甚少,经过调查会发现,这部分学生不是真正对信息技术学习不感兴趣,只是因为学生的底子薄,不知道如何学习。
结束语
在当前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认知,灵活的利用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培养更加出色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军玮.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26.
[2]杨芳第.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8):119.
[3]潘海明.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0(11):11.
[4]王璟.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145.
[5]岳培军.新课改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J].试题与研究,2019(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