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宋佳 王璇
[导读] 传统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以单篇阅读为主,所教授的内容比较单薄,不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文本的理解。
        宋佳  王璇
        山东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摘要】传统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以单篇阅读为主,所教授的内容比较单薄,不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文本的理解。而“1+X”群文阅读则与之不同,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正在讲解的古诗文认作“1”,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认作“X”,然后按照一定的关联性组建成一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群文阅读,通过多篇古诗文的主题教学,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本文则主要围绕上述课题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  1+X群文阅读  教学策略
        引言
        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仅语言优美、形式优美,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承载了古人对祖国河山、壮丽景色、风土人情、英雄气概等热爱与感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古诗文阅读不仅能够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能够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渗透。而在此教学过程中,“1+X”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能够带领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文章串联,构建更加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
        一、以文章内容为“1”开展群文阅读
        在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中,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初中语文课本教材容纳了不少经典的古诗文选段,教师在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古诗文中最能够吸引学生眼球的点,并以此为中心将与之相关的古诗文组成群文进行整体阅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讲解《世说新语》这一课的时候,文章内容主要节选了《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咏雪》和《世说新语》方正篇“志人小说”中的《陈太丘与友期》,两个故事讲得都是少年儿童的智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推荐《世说新语·雅量》中“王戎识李”,《世说新语·言语》中的“徐孺子赏月”,以及《世说新语·言语》中关于孔融对“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精彩应对等故事,对展现古代儿童智慧的为议题的群文进行阅读,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文章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与感悟,以此来高效完成“1+X”的群文阅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以文章作者为“1”开展群文阅读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优秀的古诗文散落其中,单篇教学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为此在“1+X”群文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同一位作者的多篇文章组成群文进行阅读,通过“知人论世”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比,了解该作者在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情感变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例如,教师在位学生讲解杜甫的《春望》时,可以整理出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如《月夜》《春望》《登岳阳楼》《登高》等,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不同古诗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比较来理解作者在每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境遇和心路历程。如:作者从青年时期在《望岳》中敢攀绝顶的雄心和俯视一切的抱负,到中年时期在《春望》中忧国忧民感时怀人的复杂情感,再到《登高》中穷困潦倒、年老多病的悲哀之情。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对作者本人的了解,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再遇到该作者的作品时,能够对其创作背景有一个大体上的把握,方便学生对其作品进行理解。


        三、以文章主题为“1”开展群文阅读
        古诗文是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以所教授文章的主题为“1”,引导学生将课本教材中同主题的文章进行整合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同时,将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对单篇古诗文阅读教学进行延伸与补充,同时加深学生对古诗文内涵的理解与领悟,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古诗文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文章题材为“1”开展群文阅读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要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情景,不同的作者也会触发不同的情绪,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呈现的文章效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在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的题材角度出发,将同一题材、不同形式的文章进行整合,通过阅读、对比加深学生对该题材文章的理解和掌握。在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一首诗中,虽然描述的是送别友人的悲伤场景,但作者却并未一味愁苦,反倒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劝慰、鼓励友人。此时教师可以将“送别”作为“1”,整理相同主题的古诗文作为“X”组成群文进行阅读。如对比白居易在《南浦别》中表达的是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而王勃在《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中表达的则是送别亲友后的孤寂惆怅之情;柳宗元在《别舍弟宗一》中表达的是对离别兄弟的不舍,以及自己被贬之后的失意和愤懑。由此可见,同时送别的场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心境,也能够抒发出不一样的情感,所创作的诗词也会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
        四、以写作手法为“1”开展群文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阅读的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加强学生对写作手法的掌握,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实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然而,古诗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无外乎修辞、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想象等几种,不同的文章采取相同的写作手法不可避免,若是单篇阅读,学生需要对同一种写作手法进行重复的学习,或者是对于文章中用到的多种写作手法掌握不够全面,都会造成学生阅读效率的下降。为此,教师可以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作为“1”,建一组具有相同写作手法的古诗文群文阅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发现同类文章写作手法的特点,更能够加深学生对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中,“1+X”群文阅读的组文方式千变万化,“1”可以是主题,可以是体裁,可以作者,也可以是写作手法,教师要做的就是准确抓住文章的“核心点”,由“1”向“X”扩散,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在阅读中开拓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扩大阅读量,也能在阅读中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也能够对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波.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20(09):12-13.
        [2]姚燕征.初中古诗文“1+X”群文阅读组文策略初探[J].新课程,2020(10):52-53.
        [3]谭文琴,梁艳兰.初中古诗文1+X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89-90.
        [4]苏丽英.初中古诗文群文阅读策略例谈[J].福建教育,2019(30):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