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玲
潍坊市寒亭区寒亭街道中心小学 山东潍坊 261100
摘要:新课改针对小学科学提出新纲要、新目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实验环节优化设计,并对具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作为教师需要立足于实际情况考虑全面分析学生在科学实验学习方面所具有的问题,并站在创新性的角度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基于此,以下对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探究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也正是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来说,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到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认识和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同时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还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对自然的好奇心,这对学生的人生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人生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领域,实验是重点教学环节,关乎学生科学思维和综合探索能力建设。然而,在具体开展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贯彻的教育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学生思维发散方面缺乏思想重视,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方面也未能形成系统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利用演示教学的方式对具体的实验流程进行展示。然而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的兴趣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很难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给学生的学习动力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重新的规划,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创新,从而保证学生在实验探索方面所呈现的学习效能更加突出。
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一)学生自主实验,小组协作
首先要改进实验教学,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由老师从旁协助,讲解实验流程和规范实验过程。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模拟,尤其进行自主的分配合作,提升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动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深刻记忆学习的内容,并且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勇于试错,在错误中不断地前进,才能够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而在小组协作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降低学生实验错误的概率,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其核心素养和综合水平的提升。
(二)重视科学实验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科学实验教学来说,实验不是停留在语言表达上的,同时也不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的,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检验理论。所以,在这其中实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科学实验的实践性,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和了解实验中基本的常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植物的生长》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实践的方法更好地认识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小小实验盆”的实验活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种子,然后将种子埋进准备好的“实验盆”当中,让学生对其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实践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种植的播种、浇水、养护当中,等待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见证生命的奇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一些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规范实验流程
在学生实验之前,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规范学生的整体实验流程,标注学生整体的实验注意事项,综合对实验的整体考查后,允许学生进行正规实验操作,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全程辅导督促。如:进行物理相关实验中,要严格要求。首先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让学生写出实验的整体过程和实验计划,由老师对其实验过程进行整改。然后进行实验过程和实验细节的背诵考查,保证各小组内有一名成员的实验过程完整无误。实验流程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合作撰写实验报告,提交对于整个实验的总结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反思。
(四)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受到年龄的限制,科学实验教学内容如果过于抽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没有生活的经历作为基础,学生将很难理解相关知识。小学生潜意识倾向于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以达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目的。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潜意识中理解生活的倾向,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在《认识物体形状》一课的教学中,应当在使用教学模具让学生认识基本物体形状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家中搜集和教学模具形状相似的包装盒以及无害废弃物。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物体形状的定义,还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明白,原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此广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五)认真研习教材,周密设计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主要由六个环节组成,分别是发现问题、假设和猜想、设计实验流程、实验操作、互动交流以及课后反思。教师不一定非要全程参与所有环节,但在课前的教学设计环节务必做到细致周全。要认真、反复地研究教材内容,在分析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实验操作的难点,抓住实验教学的重点;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便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收获更多的知识。在《浮沉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笔者在反复阅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共设计了三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材料是石头、胡萝卜、木块、橡皮泥和塑料泡沫,让学生猜测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第二个:实验材料是体积相同,但是重量不同的塑料块、铁块和萝卜块,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重量与浮沉是否有关。第三个:实验材料是重量相同,但是体积不同的萝卜块、塑料块和铁块,目的是让学生思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与体积是否有关。这三个实验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让实验教学更有节奏感和层次感。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为了充分地发挥科学课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教师需要针对实验模块加强思想重视,积极构建全新的活动体系。在开展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设置微实验,构建实验情景,设置探究实验、虚拟实验以及生活拓展实验,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实验探索环境。让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也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内涵的理解与感悟,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邵震伟.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
[2]杨先通,韩慧,王娟,郭明,王强.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03):90-95.
[3]张泽敏.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131-132.
[4]易克刚.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S1):205-206.
[5]王雪婷.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9(0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