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亚利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寺坪初级中学 陕西省商洛市 726206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实施,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已变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表明: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准确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却非常重要。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一定要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
研究中还发现,课堂提问的时机通常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情绪需激发、需调节、意欲表达倾诉时;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信心倍增时。教师若能准确把握好以上的提问时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会大大提高。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 启发学生思维。提问能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如在教学中讲到develop(发展)这个词时,要让学生即记得快还记得准,那么就需要老师启发学生思维,问学生“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再讲英语v—ing表示正在进行而V—ed表示已过去。那么developing和developed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大胆的猜测、、、developing和developed分别表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为学生开辟新的思维道路;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的提问便帮助他们明确方向。
2. 反馈教师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不断预设与生成的,当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序相矛盾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提问,教师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语言、语法、词汇、背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有效的提问可帮助教师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目的、手段、方法是否被学生所接受,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调节课堂气氛。教师的提问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上课时你发现某同学在快睡着了,刚好讲到了naughty时,就让同学们用naughty造句:“我们班有一个调皮的小子睡着了”(A naughty boy is sleeping in our class)所有发同学都会去找是谁睡着了,同学们一起学习了naughty这个单词的用法,教师也利用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用巧妙的问题使学生豁然开朗,心情愉快,一节课疏密相间,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收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时机
1. 新课导入时提问。复习以前学习的知识,了解学生复习情况,起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作用。
如在外研版七年级下Module4 Life in the future Unit 2 Every family will have a small plane.中我们学到了:在将来in the future 有所作为 make a difference等短语时给学生一种希望: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在将来有所作为”,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复习了上节课。这样引出新课,起到知识的衔接和铺垫的作用。
2.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时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外研版八年级(上)Module 8 Accdidents Unit1 While the lights were changing to red ,acar suddenly appeared.中有hit sb. on the head打某人的头、hit sb. in the face打某人的脸这2个短语,此时你发现张三不认真听课,随便让张三来造句,你上课再不注意听讲“我要打你的脸、打你的头”,(当然老师在和学生开玩笑,)张三和其他同学都在玩笑中掌握了该短语的区别和用法。这样即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又使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起来。
3. 课堂小结时的提问。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可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文化内涵等,还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12讲到的感叹句what a nice day it is ! What beautiful flowers thay are! How exciting the news is! 给出这3个例句让学生来归纳和总结,学生积极性高,对知识点也记得牢。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事实上,课堂提问没有标准的模式,提问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教师要善于提问、精于提问,提出的问题,要问得开窍、问得“美”,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确实渗透着教师艰辛的劳动和创造性的才华。这里仅说几种常见的提问方法:
1.直接诱导法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2.追根溯源法
在课堂讨论交流中,常常出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浅尝辄止,回答或不全面、或不得要领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追根溯源法的方法,从正反多问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求其“所以然”,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指定的目标逐步推进。
3.无中生有法
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感觉似乎没有问题时,教师就要采用揭疑式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有疑问才会有探求。
4.反弹琵琶法
这即是平常所说的“唱反调”。对现成的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提出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常常能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促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这也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
5.曲径通幽法
教师不正面揭示问题的实质,而是迂回地指向问题,即问在此而意在彼,也就是常说的“曲问”或迂回问。这种提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6.由此及彼法
这种方法又可称为联想性提问,即从学生的已知出发,通过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学生自己类比出新的问题,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也可直接提示学生展开相似、相近、相对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