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鸡东县第四小学 158100
摘要: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性、现代化教育特点演化而来的不同能力端口,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多达30个,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数个维度对当前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微能力点细化了体育课堂,对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答复。本文针对信息技术的微能力点展开分析论述活动,思考如何结合“微能力点”做好体育教学指导工作。
关键词:信息技能微能力点;体育课堂;融合;策略
面对多元化、现代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有关教学板块的必然选择。做好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活动,消除信息传播矛盾,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服务质量。微能力点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环境、互动环境、学习和环境进行了重新划分,构建了智慧学习、混合学习等多元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微能力点与体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发起针对性教学,才能更高效的构建现代体育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微能力点的基本概念
201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规划了“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机制,并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发展提出了相关要求。在随后而来的教学活动中,受相关文件与上级教育指导理论的影响,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开始在教学活动中崭露头角。作为围绕信息技术演化而来的重要教学指导要素,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围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课程的整体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各个角度发挥作用,对学习、互动、评价等活动进行了集中优化。现有的教学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包含三种环境,又被细分为30项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点,涵盖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1]。从定义上分析,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所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对课堂进行管理、建设的重要技能”,但从现实教学活动来看,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所包含的内涵更加复杂:其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的使用,更是教师的教学技能的集中表现。
二、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将教学工作分为多媒体互动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三大板块,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发展要求作出了规划。在体育教育指导活动中,信息技术微能力点能够从预习、教学、互动、整理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进而协助教师更为快速的完成育人指导任务: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微能力点完成教学活动分析、教学流程设计等任务,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将要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预先估计,完成体育教学活动的“预热”,确保学生与教师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2]。在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师能够为学生布置多元化的体育互动任务,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确保体育教学活动时刻紧随学生的发展趋势。在智慧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一往无前”的教育特质,允许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已经掌握的体育技能进行回顾,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依靠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正在覆盖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
(一)学情分析融入课堂,因材施教
对以往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教师往往处于“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负面状态,整体的自主性较差。在体育教学环节,少有教师回为学生提供自主发挥、独立发挥的空间,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的关注点完全在于“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播,但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到学生个人能力与教学任务的综合影响,只有不断尝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从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规划教学工作,才能尽快解决教学效率低、学习兴趣差等负面问题。
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开展学情分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借由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调查、整理确定当前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线上调查问卷,以微信、QQ、邮箱等方式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频率和运动周期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体育素质与体能水平。在完成书面调查活动之后,可在班级内开展体能测试活动,对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开展进一步的调研指导,确定学生的体能素质。在完成学情分析之后,教师可对学生的体能水平进行分级整理,进而确定后续的教学指导计划。将学情带入到课堂,围绕学情分析结果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找好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更有效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融入课堂,活学活用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对微课、线上互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了重新强调。在借助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学会对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不断改变教学模式,以此来完成教学指导要求[3]。对于生活在信息环境下的学生来说,口头表达、书面教学的教育指导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接轨,才能使教学速度与学习欲望保持平衡。
在信息技术微能力点的推动下,教师可尝试借助微课、多媒体课件等材料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加快体育教学知识的流动速度。在教学环节,教师可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专业的体育技能与运动技巧,围绕基础的热身运动、学习准备等内容开展教学指导,确保学生完全进入准备状态。在后续的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可尝试借助微课、多媒体教材与学生开展体育互动,针对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到的专特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探究性活动,要求学生独立学习体育技能,在完成技能的规划、整理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信息技术微能力点给予了教学设计足够的关注,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指导质量。
(三)学业评价融入课堂,共同进步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引导学生被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修正当前的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业评价活动也正在被信息技术微能力点所不断强调。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师可尝试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环节导入相应的学业评价机制,借助信息技术微能力点规划教学指导方案[4]。
在教学初期,教师可通过体能测试、兴趣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活动需求与活动兴趣进行调查,围绕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热情确定初步的体育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情感上接受体育教育,确保自己能够导入难度适中的体育教学活动。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运动素质等重要体育素养进行评价,并利用线上数据的形式进行保存,为后续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技术微能力点将学业评价活动转化成了双向的教育互动模式,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机会。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当前的授课模式进行评价,指正自身存在的不足,改变能力上、方法上存在的教育问题。借由微能力点规划体育课堂教学,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得到重视。
结语:
信息技术微能力点从多个角度重新划分了体育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在围绕微能力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业评价、学情调查等活动在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价值,围绕课堂教学工作讲课程,借助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体育技能,才能在根本上解决教育管理矛盾,提高课程的授课指导质量。
参考文献:
[1]安维强.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黑河学刊, 2010, 000(010):107-108.
[2]刘玫瑾. 信息技术与体育应用的案例教学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3]卜爱云. 探讨基于体育信息技术的高校体育教学[J]. 卷宗, 2015(11期):160-160.
[4]仝东峰. 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模式效应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 000(01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