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祥华
海口市海景学校 海南海口 570208
摘要:小学体育的培育重心是改善学生的肌肉、呼吸、代谢功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自主训练意识。因此,教师需要融入创新化体育教育精神,运用游戏化课程进行教育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宏观的角度来讲,高效体育课堂建立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积极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引言:
高效体育课堂的开展目标是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在合理、科学的教学渗透中提高小学生的体育理论储备。其中,小学体育课程应涉及站姿、跑步、足球、篮球等内容,需要学生充分领悟各类体育技能的要领及规范,进而开发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注意设立课程高效的、科学的课程形式,在创新、改革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理解。
一、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作用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思想
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类体育思想及体育技能, 有利于实践“体育强国梦”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文化发展中,体育学科不仅仅是一项以运动为基础的课程,更是一个德育教育的场所。其中,学生可在体育学习中品鉴各项技能的文化及历史,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运用课程渗透思想,能凸显出就体育教育与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的价值关系。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能
小学生的呼吸系统、代谢系统还不完善,故合理渗透体育课程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基础体能,也能逐步改进学生的身体素养。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体育教师也应当融入特色的、个性的课程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机体功能及免疫力[1]。
3. 有利于凸显出新课程的价值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知运动方法,结合健身、运动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积极融入个人情感价值观。由此可见,教师应在课堂中渗透时政、经济的理论内容,为学生制定一定运动量的训练任务,能帮助学生在运动健身的过程中形成学科知识框架。另外,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文化价值观,也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二、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措施
1.营造优质的教学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境式课程模式,让学生细心感受到不同事物、不同生活元素与体育课程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可见,打造优质的体育教学氛围,融入不同的学习情境,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至体育学习探究当中。
例如人教版《300~400米耐久跑》教学中,首先教师需着重说明长跑项目的换气方法,利用视频的形式展示换气技巧及要求,让学生掌握跑步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境况设立特色的课程形式,渗透“送信”的游戏内容。“送信”情境打造前,教师可提示“卖报员”这一意境,让各个学生明白应当将卡片送到哪个区域。因此,送信场地可在操场、小树林、食堂范围内进行,要求各个学生以慢跑的形式将指定信件送到不同区域,待送至指定地点后返回原场地。期间,学生可选择最合适的路线进行慢跑,教师也可设立相应的障碍,能提高整体耐久跑的趣味性。通过落实出特色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完成体验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通过运用“卖报的小行家”这一歌曲元素,能够实践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同时,愉快的游戏形式还能让学生更全面的理解体育课程的情感元素,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有利的。
在这一轻快、愉悦的教学氛围内,不仅能提高整体课程的感染力,还能凸显出体育课程的魅力。针对于此,耐久跑练习还可融入“接力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长跑运动。其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2人一组,共同进行600米的接力比赛,同时给予成绩优异的学生一定鼓励支持。通过融入不同教学元素,要求学生在体验、创新、感知的过程中掌握耐久跑的技巧,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
2. 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创新理论内容
创新课程内容,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教学体验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此可见,教师应综合体育课本内的理论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融入关联性游戏元素,提高课程的体验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注意依据不同章节的目标设立特色的主题活动,这对于开发课堂资源是有利的。
例如人教版《识别危险源,远离危险》的教学创新中,首先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常见的危险源,同时向学生提示用电安全、火灾、洪涝灾害的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模拟化的主题场景,要求学生讨论应当如何进行区分、发现不同的危险源。譬如教师可展示“带电的水源”“地震”“危楼”“高温区域”“高楼坠物”等危险源,同时要求学生说出校园内的危险状况。通过引导学生说明常见的运动危险(跌伤、摔伤)、用电风险(触电、用电不安全)等内容,提出如何进行规范的运动及体育训练活动。此时,教师可提出设问“踢足球运动有哪些风险因素?”要求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教师还可展示与安全教育相关的理论资源,诱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内容,记录规范运动、规范作息、规范生活的方式,以便让小学生在后期的体育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总之,高效体育课堂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创新、拓展课程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也提高了传统体育理论课程授课的趣味度[3]。
3. 融入趣味性游戏课程内容
凸显趣味性体育元素,运用视频元素、图片元素展示各项体育运动的技巧及逻辑,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新时期体育教学过程应融入互动性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表现自己,也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人教版《立定跳远分层练习》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说明立定跳远的技巧,展示出如何在立定跳远中更加省时省力。其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弹跳方法,如青蛙、兔子、鸭子、猴子等动物生活规律,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蛙跳及兔子跳的方式。原因是蛙跳可训练学生的就起跳动作,而兔子跳可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通过运用不同的游戏环节及游戏课程渗透立定跳远的方式,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多人运动,能让学生在互相监督、互相督促的过程中进行统一化学习。这时,教师可说出不同动物的字谜,引导学生依据字谜内容感受不同动物的弹跳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体验、互相协作的过程中进行体育挑战,如可比较哪一组学生跳得更远,能让学生在接触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进行参与。游戏设置中,教师可制定不同的兴趣游戏内容,如“跳河沟”,即在跑道上设置相应障碍,要求学生思考跳跃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自由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开发自身的潜力。总之,教师需设定与课程相关的练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总结游戏方法及体育训练技巧,有利于让学生逐渐形成体育锻炼意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创新中,教师需重视打造优质的课程内容,积极融入特色的体育元素及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需重视课程资源的扩充,侧重在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身体机能,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伟文.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 读天下(综合), 2018(1):249-249.
[2]张文才, 何敏学. 地方体育院校"一体四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 040(026):60-63.
[3]张维增.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 中华少年, 2019(7):147-147.
作者简介:洪祥华,1977年09月,男,汉族,籍贯海南海口,大学本科,一级教师,小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