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实施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雪云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协调合作能力,
        李雪云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元光中学  3633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协调合作能力,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合作学习理论。在本文中,笔者详细阐述了合作学习的理论概述,并对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条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引言:高中生物是学习生物学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下,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还存在诸如积极性不佳、学习思维僵化、协调合作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将合作学习理论引入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通过多人讨论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探究相关知识,能够良好的促进全班学生生物学习成绩的整体提升。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概述
        多名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明确的责任分工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的过程被称之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最初被用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而后因其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培养其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平等意识等方面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任务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讨论式合作学习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科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教学优势,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其良好的投入到合作学习当中,提高自身的生物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分配小组,为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为了避免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学优生“一枝独秀”、学困生在讨论过程中“划水”的现象发生,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时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保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内成员能够取长补短,互补不足,需要教师做好各学习小组的分组工作[1]。首先,教师要良好掌握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外在特征,在分配之前考虑好各小组的平均水平和人际关系等等问题。其次,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配原则,以四至六人为一组,进行小组成员划分工作。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注意各组成员内部的搭配,充分发挥学优生的作用,让学优生带动中等生、学困生,提高全组成员的学习质量。最后,教师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各个学习小组以组员投票的形式,推举出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并在组长指导下,分配组内各成员的学习任务。同时,为了避免组长“独断专行”的做法出现,各小组可在教师的帮助下推举出副组长,保证小组合作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下进行。
        (二)组织小组讨论,发散生物学习思维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陷入了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无法有效的发散自身的学习思维,最终导致了自身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高中生物理论教学当中,首先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打造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生物课堂,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充分发散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以师生问答、组间互动的形式,增加学生提问、质疑和解答的频率,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同学们进行学习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梳理出高效的生物学习思路[2]。
        比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使其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请思考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小组成员结合教材18页、19页的教学内容以及自己的教辅资料,在讨论过程中分别提出了:“动物细胞需要能量么?”“细胞内膜的呼吸氧化酶是干什么的?”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得出结论:“老师,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少量的DNA和RNA,他们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三)进行任务教学,提高协调合作能力
        在践行合作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各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协调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小组教学当中,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对各学习小组下发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让每组派出一名或两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各学习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各司其职,不仅个人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各学习小组成员的协调合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进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布置教学任务:“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在任务驱动下,组长给小组成员进行工作划分,有的查阅教材和教辅资料、有的进行语言概述、有的进行图表整理等等。在合理的分工下,各学习小组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并有序的上台分享自己的答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四)组织小组实验,提高生物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的实验内容比较复杂,仅凭个人的力量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项目,因此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师提出的实验课题下,各学习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有序的讨论和探究,提出实验的假设和猜想,并规划出具体的实验步骤[3]。同时,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探讨,集思广益,在合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生物实践能力。
        比如,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探究酶的作用。在实验中,各学习小组的成员首先提出了假设:“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会加快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在假设下,学生采取了对照试验的方法,在同样盛有Fecl3试管里,一个加入了新鲜肝脏,另一个加入了清水,由组内成员记录实验反应。通过实验,学生明确了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并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探究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满足了当前教学改革对生物教学的具体要求,教师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任务教学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管梨花.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6):48.
[2]杜泽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9(23):106-107.
[3]王爱民.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思考[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