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
安徽省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德育是学校的灵魂,乃教育教学之根本。作为教师,我们要尽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到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就小学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进行浅析,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小学生信息技术;德育教育;整合
【正文】: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受此影响,小学德育工作也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措施,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新时期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整合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整合的优势
传统的德育工作可能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内容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学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的只是图片和文字,如果在教学中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教学《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这一课时,可以播放动物在野外自由生活的画面,唤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气氛活跃时,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美丽颜色和无限生机的图画或影像,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学生的印象深刻,从心里认同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贵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理,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升华情感
情感是德育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注重激发、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很重要。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母亲节贺卡活动,为学生播放Flash短片,讲述一位母亲从孩子出生起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直观的以“爱”为主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爱,并在制作中唤起其对自己母亲的爱,也就是德育情境中以自身蕴涵的情感激发孩子的情感。可使学生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热爱祖国等情感得到一步步的激发、升华。因此,教师应投入情感并运用情境中蕴涵的情感激起孩子与之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由此实现道德品质的养成,提高德育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方式
1、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等道德教育有效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2、注重信息技术在家庭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应用信息技术建构微信群和QQ群的家校联系方式。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的家长来讲,其比教师更加能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传统的德育常常忽视家长的德育作用,这样的做法不行。而当前应用信息技术(如微信和QQ等),能够有效地联系家长跟学校,教师需要为家长汇报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内容等,以及让家长协助完成,像是能够要求家长对孩子上网浏览的内容、上网的时间进行限制等。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此,家长能够跟学校德育的开展积极主动地配合,从而建设理想的校外德育与校内德育环境。
3、运用网络平台、软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使学生的网络生活有场所,吸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可以组织教师研发学生乐园的相关软件,建立虚拟的网络生活世界,搭建学生生活交流的平台、网络实践的场地、健康成长的塔标。传统节假日与纪念日可以建立主题网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利用网络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网络技术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师生交流变得平等,另外,网络的心理辅导交流可以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保留自己的隐私,可以大胆地吐露内心的感受,师生能够单独交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增进师生间感情沟通,有利于时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
5、注重创新小学德育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跟小学德育教学的需要相符合,学校需要创建严格的德育考核机制,只有有效地统一信息技术环境和德育考核需要,才可以创设小学德育的新模式。事实表明,严格的基于网络的德育考核机制可以真正地体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综合素质现状。如学校可以立足于每个年级单位,让学生和教师代表组合成考核评价小组,在每一个学期通过网络考核相应年级的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够通过网络问卷的途径涉及一些简单的提问,从而创新小学德育教学模式。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趋利避害
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夹杂在其中,它们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负面影响。在新的网络发展形势之下,教师需要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作用,懂得趋利避害,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让学生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既不能阻碍信息交流、传播不良信息,更不能无法纪地破坏网络安全甚至危害社会。五、结束语总之,面对信息技术,小学德育教育存在新的挑战,鉴于此,教师务必时刻保持先进性,有效地体现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功能,使网络的辅助性功能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好的作用,最终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振生;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才之路;2011年12期.
[2]祁向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7期.
[3]张秀丽;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3期.
[4]石红;双管齐下,始见成效——浅谈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双向结合[J];才智;2013年10期.
[5]刘贵平;刘娜;曹海英;;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中的渗透[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年20期.
[6]陈橘;浅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年05期.
[7]李爱娟;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6年36期.[8]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