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劲松
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互联网的用户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这一点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学生很容易沉迷于不良信息中,身心发展受到阻碍,但是如果利用得当,互联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可以产生益处,也能够极好地辅助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在如今的网络背景下如何做好中职班级的德育工作,是每个中职班主任都需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中职教育;德育工作
引言:中职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三观也还正在成长中,由于如今的互联网上的内容复杂多样,对于这些心智和生理上还没有成熟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消息吸引,误入歧途。中职班主任对此应当高度重视,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互联网做好平日的德育工作,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
一、利用网络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的一些即时通讯软件出现了,这些软件有着很强的方便性,现如今,很多企业甚至高校都利用这一点,用一些即时通讯工具来提升自己平日的工作学习的效率。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他们也可以积极利用通讯软件作为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通知学生各种信息,给自己的德育工作提供便利。
很多中职学生的家长平日较忙,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不怎么关注,即使非常关心孩子,在一些时候也会显得有心无力,因此,班主任可以适当地利用微信QQ群等平台,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定期在群中在家长汇报学生的相关信息,让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一定地了解,可以有效防止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缺席的现象;另外,在学生出现一些情况时,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些通讯软件,及时向学生家长了解情况,做出较为适当的处理。同时,班主任也要建立班级学生群,不仅仅将群作为一个发布通知的工作,更要将这些作为一个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可以在课余时间积极与班上的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互动,在互动时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受学生欢迎表情包、网络用语,也可以聊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这样,班主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拉近距离,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重视学生网络素质的培养
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网络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中职学生接触互联网的行为,班主任自然不能对此全盘否定,粗暴地要求学生远离网络,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去接触互联网,提高学生的网络素质,让学生成为文明的互联网使用者。
中职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或讲座,给学生补充一些互联网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于互联网中的一些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有所了解,可以用一些案例给学生讲解当今互联网中出现的一些新型诈骗或是不规范的网贷等现象,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保持警惕,在今后上网时防止自己出现财产损失;班主任还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最新出现的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条例,告诫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不能够以任何形式给他人造成损害,触犯法律;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定期对网络上的一些不实信息进行科普,给学生进行辟谣,让学生对谣言提高辨识力,在平日的网络使用时要冷静地思考,不信谣不传谣。除此以外,班主任还可以整理一些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技术提升方面有帮助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保障学校网络文化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对互联网方面十分重视,也自己及开设了校园网络平台,比如校园网,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因此,中职班主任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开设的网络平台去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为自己的德育工作提供便利。
网络平台对中职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大,而且在网络平台中德育教育的进行方式可以更加丰富多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德育工作不屑一顾的现象。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在学校公众号上发布一些德育方面的新闻和知识,发一些讲述道德楷模事迹的动画或视频,将这些分享给学生,供学生学习;也可以提出一些德育的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在评论区踊跃发言,让学生在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一些道德现象进行思考;班主任还可以举办一些德育方面的趣味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线完成,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德育相关知识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总之,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是很重要的,利用好学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对自身的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是大有益处的。
结束语: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为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即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网络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意识,积极改变德育工作的教育方式,利用好互联网的各方面优势,将其作为德育工作的优秀媒介,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作用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淑芬. 网络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究 [J]. 情感读本, 2019,No.395 23 102.
[2]邹鹏飞. 网络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No.107 05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