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文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 山东 济南251400
摘要:化学是一门重心为实验的学科。化学教育的经验让我们了解到,化学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与掌握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规律,同时还能在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素养、创新精神。基于此,以下对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化学属于自然学科,化学中的概念、现象、规律等往往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利用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总结化学反应规律,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对比实验培养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意识。为了让学生进入状态,教师就需要找到合适的契机与方法,用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如果人类的大脑神经细胞时刻保持兴奋,那么其创造能力就会远超常人。化学实验有着新奇、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参与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热情。因此,化学教育有必要多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过程,捕捉稍纵即逝的实验现象,并做好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工作。教师要以此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时候,教师若和过去一样,仍旧照本宣科,让学生严格按照课本过程进行实验,虽然能够让学生明白石灰石和稀盐酸能够制取二氧化碳,但是学生却并不明白为什么要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而不用其他药品。在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一问三不知。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不妨设计多组实验:第一组实验为碳酸钠+稀盐酸,石灰石+稀盐酸;第二组为石灰石+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学生在对比实验中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实验探究欲望,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活跃。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与讨论,能获知实验现象本质,理解实验内容。这样便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思路,增强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在初中的化学实验中,难度比较大的实验也不过一两个,因此在遇到这些实验之时一定要仔细对待,让学生对每个步骤都要亲力亲为,了如指掌。只有将基本的实验烂熟于心并能独立完成,才能在这之上开出创新的花朵。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的实验活动“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这一实验中,主要是学习如何利用有限的化学器材和药物制取氧气,最终通过实验了解到氧气的性质。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先大致讲解一下需要的酒精灯、试管、导管和广口瓶以及高锰酸钾,然后告诉学生大致的连接方法和原理,剩下的步骤让学生自己探索。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学生们渐渐发现放有高锰酸钾的试管需要微微向下,灼烧试管的酒精灯需要用内焰加入,以及水盆中广口瓶的摆放方式,收集氧气之时得等到水中有均匀的气泡时再加以收集。等学生们独立完成了实验,便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验中思考,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为什么要稍微向下?为什么要等到水中的气泡均匀冒出后再收集氧气?可不可以将高锰酸钾换成别的化学药品?学生们在对比实验中看出,如果试管不向下,那么试管中产生的水汽倒流会污染高锰酸钾,导致氧气获取失败。如果不等水泡均匀,那么收集起来的气体可能不纯,会有空气混入其中。通过实验和对比试验,学生自主找出了实验要求,这就是创新的土壤。
三、指导实验操作,增加探究实验练习
强化学习理论告诉人们,反复练习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常常出现过失。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与点拨,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从现象中总结规律,以提高化学实验能力。教师教学中可以尝试在实验中增加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究科学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化学反应的规律。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教师就让学生选取实验室器材,制定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并做好实验中的各项记录,对出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通过实验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中学生必备的技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所以,当学生按规定操作结束后笔者就提出问题:若实验采取的是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那么是向上排空气还是向下排空气?怎样才能知道氧气收集满?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实验习惯。
四、将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有效的丰富化学实验的内容
化学知识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将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知识的魅力,这对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有着十分积极地意义。而要让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师就要充分重视寻找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教学的连接点,让合适的生活的场景引入到的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而有效的实验化学教学模式不但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化学知识给人们生活的带来的便利,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欲望。例如,化学教师在开展《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学生在潜意识里就会知道化学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然后化学教师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这节化学知识,可以带着学生做一个“清水变红葡萄酒”的趣味实验,学生学习的化学的知识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课后,化学教师在向学生普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知识的用途,例如在积雪的路上要撒盐以及做假酒的原理,让学生更好的明白化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重要意义。此外,为了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师应该积极的丰富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有效的丰富化学实验的内容,对增加化学知识的多样性吸引学生做化学实验的兴趣,促使学生更高效的完成化学实验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这就化学的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化学知识使用不同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实验。化学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带着去学生户外开展化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户外开展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挖掘化学实验的乐趣,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结束语
要培养好学生在化学上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创新思维能力是当今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具备了创新思维,那么学生学习的基础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了保证。这样也能促进新课改的进行,让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车燕萍.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0(Z3):59-60.
[2]曹琼琼.例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思维方法[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教育管理篇).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139-145.
[3]王豪钟.例谈创新理念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4):94-95.
[4]王彦利.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考试周刊,2019(13):137-138.
[5]韩莲.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9,6(0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