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第二小学,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可视化教学在数学学科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运用可视化教学,将数学的抽象性问题、学生看不见的思维过程、不可言说的思想方法等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于学生尤其是初等教育体系的学生来说帮助很大。下面,笔者将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以小学二年级为教学单位,谈谈小学数学可视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可视化教学 ;思维与图形
前言
可视化教学其实也是一种教学思维转换模式,教师通过借鉴计算机科学中的“可视化技术”,让数学课程成为可以把握、观察的可视化过程。可视化具有鲜明的“图形表征”,即通过图形、动作等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活动,让同学能够直观、简明地了解到所学数理知识的特征,有助于知识传输。另外,这种从抽象到具象的概括化思维,是对同学对应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思维进一步深化拓展,数学学习也更加有趣高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可视化教学时,可以通过情景导入、知识讲解、知识应用等教学环节入手。
1、图文并茂,情境趣导入
情境教学是小学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的突出优势就在于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乐趣。情境中出现的教学内容往往有一定的隐喻性和引导性,往往不会直接展现数理知识,小学阶段的情境预设以趣味性语言和直观图像导入为主,伴随一些启发性的基础问题,作为课程的导入,这个过程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选取更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进行导入,便于他们理解。例如,在农历8月15号中秋节这天,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板报的形式,让同学们把他们吃到了多少个月饼,吃到这样的月饼画在黑板上。同学们轮流上台,一起讨论,既增加了中秋吃月饼其乐融融的氛围,又能让同学们在这一话题下自然展开。这样就达成了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效果。
再比如,再北师大教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6、7页:星星合唱队这一情境导入中,老师可以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同学们大多回答喜欢,老师接着再在课间上出示教材第6页的情景图,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能看着情景图说说途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2、抽象到具象,数理不陌生
就具体的教学而言,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知识比较简单、基础,并非深奥难解的论证和解题,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可视化数学语言也比较简单。通过可视化语言,把教学知识简单明了地进行传达,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丰富课堂趣味性和灵活性。
教学内容中,有些数学知识和图形本身结合紧密,需要借助图形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有多少个点子》这一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间上首先展示“点子图”,对这个图形做个简单的介绍,让同学们根据课本中淘气和笑笑摆的点子图分析可得的数学信息。比如:有多少个点子,有多少种摆放方法,点的位置对计算有影响吗?让同学们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汇报交流。接着给同学们安排具体的点数加减计算,教师可以多展示几个不同数量的点子图,让同学们多次计算,熟能生巧。
3、可视可感,数学有妙用
数学的实践应用是检验学生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与否的重要环节,学生不仅要能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还要学会将数学知识进行力所能及的应用,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学以致用和快乐,进而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和个人价值。数学可视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知识应用之后,我们能够明确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效用和成果,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和发挥机制又了更直观、贴切的体认。同时,将数学知识积极应用于生活实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积累数学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在数学可视化中的创造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中的《小小商城》这一课时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购物,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也能领悟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老师在课程加雪中,就可以搭建一个“小小商店”,上架各种价位的商品,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生活水平估算商品的价格,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1架玩具飞机的价钱是12元;我喜欢的玩具坦克价钱有9元有29元,还有更高的价格;画画用的水彩笔一盒15元。同学们通过观察对商品的价格有了一定的印象,老师就可以趁此提出问题:买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多少元?教师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去超市购买两样以上的商品,计算相关价格,判断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结语
可视化教学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思维的深化都很有帮助,进行可视化教学,不仅仅是直观的图形展现和动作展示,与此相关的教学资源整合和启发性引导同样重要。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应用数理知识,让数理知识可视化教学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孙雯莉.小学思维训练中数学建模思想的运用研究[J].教师,2017
2、孙建华.可视化教学:让学生数学学习真正发生[J].数学教学通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