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王盟盟
[导读] 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王盟盟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金水河学校  271104
        摘要: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过多数字化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困难,但高效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为了不断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知识收获和基础的奠定,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高效课堂的建设不断地使课堂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化。通过规范的引导,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加主动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关键词:小学 数学课堂 高效模式 创建与反思
引言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从时空上看,应是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果。从成果上看,是教学成果能使学生有较多收益。从关系上看,就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多方面产生高效应。从环节上看,应体现学习情景透人度、学生学习活动刺激度、学生自主参与度、教学训练项目的扎实度、构建知识的生成度。简单地讲,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最大学习效益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元发展,终身发展和创新思维,“学会知识—形成能力—学会运用—学会创新”,整个知识内化过程都要求在单位时间内实现最大限度、最大可能。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一、创建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方法
        (一)营造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动性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要求,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努力学习的注意力,加快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帮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情境中,获取数学知识,发挥自身学习能量,学会从数学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考虑到小学生虽然智力水平很高,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度以及课堂注意力的持久度不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求知的情境着手,利用小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游戏等改善学习氛围,提升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导入,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先点明主题,这节课学的是什么,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先做一个接龙游戏。教师可以出一道计算题,随机挑选一位学生试着解答,解答正确的话让学生给下一位学生出题,以此类推,解答正确给予奖励,不正确的话进行相应惩罚,营造紧张积极的氛围,吸引每一位学生的专注度,调动学生对计算题的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奖惩措施能够激发学生的胜负欲,让学生进行细心地运算,减少出错率,对待计算题有正确的态度。在学生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观察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或者环节,引导学生在繁复而枯燥的运算过程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运算的魅力。教师在为小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时,帮助小学生掌握运算的数学规律,也在为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基础。
        (二)实施多媒体教学,加强空间思维锻炼
        小学生在很多数学知识的掌握和锻炼上,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使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基础上更好地锻炼,才能促使通过长期学习得到更好的成绩。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对小学生的空间思维锻炼取得更好的成果。“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按照立体的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观察,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提升学习成绩。空间展示过程中,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折叠方式能否实现长方体、正方体的塑造,这样教学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不仅能够对书本上的知识点更好地呈现出来,还能在课外知识的拓展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针对长方体、正方体的建筑进行展示,融入生活化的案例,由此对学生产生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类数学知识的学习、应用方面可以以正确的思路来完成。


        (三)运用生活实际案例,引导学生高效建模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解决问题,不仅为学生营造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易于理解,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思考,建立正确的数学建模意识,提升小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合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操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营造接近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利用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视频、音频或者动画,引导小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模拟小学生上学的情境,营造学生相遇的数学问题环境,引导学生观察两位小学生的运动轨迹,并在观察后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就能知道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什么是相对而行,什么是最终相遇这些数学概念,根据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将整体内容进行细分,细分后进行整合,从而解决问题,利用这个思考与分析的过程为建立数学模型做准备。同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小南每分钟走50米,小玉每分钟走45米,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9分钟后相遇,求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让学生通过列表获得(50+45)×9的算式,利用实际生活案例进行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理解并且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分析,探究运算过程,找寻到解题思路与规律,可以利用列表或者图形展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在现有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在展示过程中锻炼绘图能力。通过直观感受与理性思考进行知识体系整体架构,提高学生的概括与汇总能力,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在建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建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反思
        (一)严格把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新课标大背景的要求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已经成为每个老师都需要面对的难题。而老师们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并没有采用过类似的方法授课的经验,对于课堂趣味性的把握就相对比较困难。其实,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共同的特点——可调动性高。老师可以采用情景融入的方法教学,也可以采用道具协助教学,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轻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应该如何把控呢?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当从课本内容、教学目的出发,不能过于为了追求趣味性而失去了新课标教学的本质。
        (二)把握认知水平,构筑愉悦状态
        不同年龄的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也是不同的。他们自身的认知水平会受到课堂专注度的影响,而学生自身思想的碰撞动态也是随着自身的好奇心进行不断的调整。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得到有效的保持,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穿插一些积极的游戏,构建更加愉悦的学习生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愿意去进行更加主动的探索。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尊重也充分使自身的教学备课工作能够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理解能力。比如说,在进行低年级数学知识的教授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激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兴奋的情绪充分运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并获取更多新的数学知识,从而帮助自身进行数学基础能力的有效提高和运用。
结束语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属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校和老师需要在这个漫长的过程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此达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阿依夏·巴合拜.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科幻画报,2020(09):148.
[2]卢忠雯.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智力,2020(26):131-132.
[3]刘贵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N].云南经济日报,2020-07-27(B02).
[4]苏正.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J].名师在线,2020(16):46-47.
[5]孙利明.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与反思[J].天津教育,2019(31):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