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生缺乏抽象思维以及推理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更注重数学教学的整体性,而杜绝了分散式教学的弊端。本文针对多元教育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提升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中高段;数学;应用意识
当前社会正处于多元文化交织且科技大发展的时代,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紧跟社会发展行使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这也是教育界公认的改革方向,而应用意识又是创新的核心,是教育的立足点,因此小学中高段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广泛的进行教学实践,并不断探索和创新更加先进优质的教学方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无论是2001实验版,还是 2011 修订版,均把应用意识列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如2011版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美国数学教育家 A.Schoenfeld 提出了“问题解决理论”,主要内容是“如何利用现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实际应用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问题”。
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深化变革教育形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开阔更加宽泛的学习渠道,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学生的抽象化思维,将数学作为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并且杜绝以往的单一性和枯燥性的教学模式,以更加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
二、传统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分析
小学中高段数学知识已经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教学课堂中一旦学生出现了溜号或走神的问题,就很难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从而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自身为教学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知识点不能采用硬性灌输的方式,尤其是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如果不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就很难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较快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但是对于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却需要教师专项培养和锻炼,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操之过急,没有摆正教学态度,更多的是以威严的姿态督促学生,这样反而会激发学生的紧张情绪,并出现“记不住、想不通、看不懂”等负面状态。教育者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与学生保持高效的沟通渠道,正视学生的成长特点,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学生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在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原则
(一)渗透数学思想的原则
《标准(2011)》将“使学生获得熟悉的基本思想”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数学课程不仅承担着知识、技能,还应让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获得以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经历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过程,进而感悟优化思想在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提高数学素养的原则
小学中高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和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
严密的逻辑推理、精确的计算、形式完美的原理与规则,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所特有的形式美、结构美和方法美,感受数学的魅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
(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原则
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育者应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动手实践,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在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夯实数学应用思想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中放手让孩子去剪、拼、补,“化曲为直”“化圆为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操作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一个新的知识可以通过“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识转化成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课后再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为什么自然界大部分植物的横截面和生活中如水管的横截面都是圆形的?”通过观察、测量、计算和书写探索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自己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的成就感。
(二)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传统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学形式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以自身的思想意识为主导,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建议表现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的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实践过程中用学生自身的思维实践体验,以此提高表现活动的教学价值。例如在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学生不容易建立表象。课后,我布置了一个实践应用作业:“我找到了1公顷”。根据你对“1公顷”的理解、学习,在国庆期间,寻找生活周边或旅游途中“1公顷的区域”。用实地估测、调查等方式进行验证,并描述下来。你可以用语言、图示结合的方式加以表述,也可以用照片、视屏的方式的研究过程。反馈上来的作业内容丰富:有学生用脚步进行测量小区3幢楼房围起来的面积;有孩子和爸爸用绳子测量小区的地下车库面积;有孩子和爷爷讨论鱼塘的面积,通过查找资料知道了爷爷口中的面积单位“亩”和“公顷”的关系……
(三)以知识应用为平台设定教学情景
思维活动与表现活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小学数学教师要将两种活动平行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站在与学生相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样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为学生制定更可行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相关的视觉体验发现数学的规律及现象,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思维沉浸在课堂环境当中,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科学视角审视问题以及探索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探索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以生活视角为切入点,这样可以拉近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角度思考,杜绝传统理论式教学的枯燥性,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做好铺垫。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发展,激发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也能为教师在课堂中围绕指标维度进行应用意识培养提供教学改进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品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龙建华.渗透反思意识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9
[2]刘影. 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其培养[D].[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师范大学,2016.
[3]李世红.小学中高年段数学教学中草稿本有效应用的研究[J].新课程,2020
[4]梁宏.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模式的应用[J].读书文摘,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