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义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546400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传授其一定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当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变,在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应用意识;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进行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不过目前有很多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这大大制约了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老师要利用丰富的现代化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下面就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进行具体阐述。
一、以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1]。新时代新教学理念下,老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来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这节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主要性质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这就需要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对角线以及边长。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可以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演示,在演示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比较,进而让学生推理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演变成正方形、菱形、长方形。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一定的实验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创设一定的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要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不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简单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它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提出具有层次的高质量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不断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全面性的学习,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提升和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2]。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以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课堂内容的导入,因为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老师可以提问有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然后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探讨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之间的关联性“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组?”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自由猜想和探究,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让学生明白到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对生活当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数学应用思维,提升学生对生活当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的敏感度,从而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比如老师在进行函数知识点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将数学问题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为学生设置如下例题:某服装公司生产了一批羽绒服,每件羽绒服的成本是350元,而羽绒服销售的市场价格是500元,本季度公司总共生产了n件羽绒服,为了促进羽绒服的销售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决定降低羽绒服的生产成本和市场售价。对服装市场进行考察之后,公司决定在下个季度将每件羽绒服的价格降低5%,这样公司的销售量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10%。问:如果要保持原来的销售利润不变,那么需要降低多少羽绒服的生产成本?在这道题的设置当中不仅反映出了消费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实际问题,而且也反映出了相关的函数知识。所以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列函数式求解:设羽绒服降低的生产成本为x元,即可列出函数式[480(1-5%)-(350-x)]×n(1+10%)=(480- 350)n,最后求的x的值。这样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来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学会又用一定的数学思想去进行思考问题,然后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整理错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对错题进行整理,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巩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制定相应的错题整理计划,要求学生要严格执行制定的计划。当然计划也要跟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进度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久而久之就会促进学生形成整理错题的习惯。这样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在做题过程当中有错题出现,就会立马针对错题进行分析,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或者也可以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去请教老师,然后在教学当中有重点的去进行听讲。同时将每天出错的题目进行有效整理之后,还要定期利用一定的时间对错题进行回顾和反思,加强和巩固自己的薄弱环节,突破自己的学习难点[3]。学生在整理错题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开发出一套适合自己高效率学习的整理错题的方法。比如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数学思想像数形结合思想、方程函数思想、分类思想等对错题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数学思想的错题进行反思,分析解题思路然后进行整理归纳,明白自己在错题当中的薄弱点,最后通过定期复习来进行巩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具体的掌握,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框架,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语:以上内容可知,要培养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教学情境,引导积极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错题的复习,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曾日远.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J].求知导刊,2020:68-69.
[2]刘旺升.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J].考试周刊,2018: 83-83.
[3]李成杰.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J]. 才 智,2019 (33):89.
【作者简介】路义南,男,汉族,1976年12月出生,籍贯广西河池罗城县,中学一级教师,一直从事班主任和初中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