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利用学案导学的模式促课堂高效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邝琼英
[导读] 小学的高年级是4到6年级,这里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高中数学教师应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
        邝琼英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实验小学,广西钦州535000
        【摘 要】小学的高年级是4到6年级,这里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高中数学教师应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该模式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该模式中自主学习,数学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数学学习,从而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学习计划指导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是把学习计划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上小学前的一种预备。通过学习计划的引导作用,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使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将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数学领域,学生也更愿意将挑战转化为学习动机,不断探索数学难题。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学案编写
1.1 创设良好学习情境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通过学习计划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种情况能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介绍的主题或问题将使学生继续学习。学生愿意在这种学习情境中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
1.2 学习目标简洁明确
        学习目标是学习计划的起点,是学习计划的着陆点。数学教师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实现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在看到学习计划时就能清楚地理解他们在本课中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 学习如何四舍五入接近可能的数字,并能够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看到这个学习目标,学生就会清楚地知道这个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在课程结束时他们应该学习什么。学习目标是编制学习计划的重要环节。
1.3 学习任务分层化
        小学高中数学计划为学生制定的学习任务应有层次,不能既简单又困难,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设计学习任务。例如,学习任务可以分为基本问题、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这种学习任务安排,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向困难过渡,让学生拥有以前的知识,并逐步深化学习的深度,让学生的学习有了好的一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学案的特性
2.1 学案具有科学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计划应符合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学习计划的制定要符合教材内容和科学事实,要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制定学习计划,参考与本课有关的各种科学数学知识。对于某些知识点,学习计划应使用准确易懂的语言列出科学知识点和专业知识点。
2.2 学案具有可实践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计划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计划,而是以学习计划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计划。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应具有实用性、课堂指导性、课堂应用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计划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发展出良好的学习品质。


2.3 学案具有生活实际性
        小学高年级数学计划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也需要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计划也应该与生活有实际的联系。学生的兴趣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如果学生学习计划作业和生活实践,他们更愿意思考数学问题。个案研究指南也是一种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方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的具体教学模式
3.1 课前预习阶段
        学生在开始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应该先预习一下这门课的新知识。首先,学生应该粗略地看一下学习计划,以便对这一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知道他们将在这一课中学到什么。学生通过学习目标找到教科书中相应的内容,认真学习教科书内容,认真做笔记,记下教科书中的要点,标记出他们有问题或不理解的知识,并在思考和探索阶段解决问题。
3.2 课上思考探究问题阶段
        学生们在课堂上自己思考,看看他们在尝试了各种方法之后是否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你找到了一个方法,写下来,等到研究阶段与其他学生分享和表达你的想法。如果你找不到解决办法,那就把问题留到研究的其他部分去解决。例如:教学 “空间与图形”。教师向学生提问“对于学习目标,你认为自己完成度怎么 样?”学生会给自己一个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根据学习计划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有序地讲解。从自我思考阶段到探究阶段,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这个阶段,因此他们会积极参与讨论。由于“空间与图形”涉及到许多与图形的理解和转换有关的知识点,学生不可能学得透彻,教师可以用新的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例如,他们可以自己制作模型,理解图形,并知道扩展图形的外观。以生活中的对象为模型,将其拆开,解决问题等,在这种互动模式下,增加了课堂的活动性,使课堂处于一种丰富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协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良好的学习态度,保持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3.3 课后延伸知识阶段
        教师在课程结束时要对学生的知识点做一个整合、梳理、归纳,引导学生做好数学知识框架的构建方式笔记,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当知识被遗忘时,能够快速发现、记住知识点,使知识点有序整合,有利于以后数学学习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学习计划中的改进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问题,然后在下一节课中收集学生的思考结果,全班同学可以自由组合进行问题研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结束语:
        以计划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了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育水平,也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向高素质教育发展。数学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数学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创新能力,面对问题,不会停滞不前。数学在人类科学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源君. 学案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成功:教育, 2018, 000(022):P.114-114.
[2]黄冬芸.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19).
[3]赵莹莹. 坚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数学课堂建设[J]. 才智, 2019, 000(004):136.
[4]张英. 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生态高效课堂模式探索[J]. 教育观察(上旬), 2019, 008(006):78.
[5]高艺.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教学法的运用[J]. 教师, 2019, 000(007):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