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胡最婉
[导读]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导学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资源制作导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借助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胡最婉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第二小学,广西防城港535599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指以导学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知识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资源制作导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借助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文献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通过制作导学案与预学导入、合作学习与讨论展示、总结延伸与拓展提升的基本流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在循序渐进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好提高数学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小学数学;预学导入;讨论展示;总结延伸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直接导入,以教师单独讲授为主,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较少通过提问与设置学习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学习,使得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无法有效掌握数学基础概念、算理和运算法则,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小学数学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先根据数学课程制作图文并茂的导学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接着开展课堂教学,以此在循序渐进中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制作导学案,进行预学导入      
        教师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是制作与数学课程相关的导学案,将数学导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数学教材与导学案进行自主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1]。教师应该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运用与数学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制作导学案,并指导学生借助课本、工具书、互联网等进行辅助学习,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记录下来。教师事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让各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互查互助,一起纠错释疑,力争在小组内解惑问题,对于在小组内部无法解答的问题,再请求老师的帮助。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课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一是指导学生观察实物与动手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了解顶点、面、棱等基本的含义,熟悉它们的基本特点;二是参与到建立图形表象的整个过程,积累空间和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师可以根据第一课时内容与教学目标,制作导学案,主要包含的内容有:一是与上述的教学目标相似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自主预习;二是引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实物图和立体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面、棱和顶点,并总结它们的相关特点;三是出示一些思考题,比如: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有何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以上类似导学案自主学习,在上课时展现学习成果,并帮助学生解析一些疑难问题,比如“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等。
二、引导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展示
        在做好上述的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后,可以继续根据导学案的相关内容,讲解基础知识内容,然后出示类似的题目,指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共同努力完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并推举小组代表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2]。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尽量运用多种方法以及从多个角度解答问题,在展示时应该做到规范、清晰、精炼、准确,可以针对其他小组代表的展示情况进行质疑和补充。教师根据各组代表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与总结,以此更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相关课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教材中的例题进行解答,比如这个题目:小明将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中,此时刚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与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即:6个小杯+1个大杯的容量等于720毫升,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然后指导学生这样思考:一是假设将720毫升的果汁全都倒入小杯,解答;二是1个大杯看成是3个小杯;三是画出线段图进行解答;四是设小杯容量为x毫升,列方程解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思考,然后列出“6x+3x=720”的方程式解答。最后可以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要点:假设转化问题,弄清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在这样解答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利用列方程的方法试着解答,如:一张桌子与4把椅子的总价格是2700元,椅子单价为桌子的1/5,它们各自的单价是多少?对于这个题目,与上述的例题相比是同类型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再小组间讨论探究,试着解答。对于小组代表的展示,教师应该要求小组代表画出图形和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在小组代表展示之后,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点评,然后设椅子的单价是x元,结合“4x+5x=2700”的方程进行总结性讲解,更好帮助学生掌握这种题型。
三、总结延伸内容,拓展提升能力
        教师运用以上方式,结合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之后,可以进行整理测评,总结相关知识内容,引入相关题目让学生自主作答,让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测评》中的对应题目,要求小组内部互相检查,做到及时纠错,总结解题方法,反思提升,更好落实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3]。教师要求学生做的包括基础题与拓展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例如,对于上面所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程中,教师在讲解例题、出示简单题目让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可以先总结关于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流程,然后继续出示不同表述方式的题目,比如:有3大瓶药水和4小瓶药水,一共是1080毫升,小瓶药水容量是大瓶的1/2,那么大瓶和小瓶的药水各是多少毫升?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解答,然后进行讲解,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明确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根据小学数学的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引入丰富的图文教学资源,制作导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课前解决一些疑难问题,课中讲解例题和让小组解答练习题,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以此完善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发挥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彭旺.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2017.
[2]岑梅春. 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000(008):156.
[3]雷锦天. 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J]. 天津教育, 2019, 000(011):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