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帮玲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石海镇兴堰学校 644419
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说,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创设教学活动情境,激发探究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小学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心理学家罗杰斯经过长期研究提出的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自由。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而《教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形成人人有活动,个个参与活动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使他们在活动中激发探究兴趣,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自身良好的数学素质。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先播放音乐《拔萝卜》,用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白兔和小花猫。小白兔说:“我叫小白,我做了一个红色的长方形。”小花猫说:“我叫小花,我做了个绿色的长方形。”他们俩都做了长方形,可是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小白兔说:“我的长方形最大。”小花猫说:“我的最大。”老师说:“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教师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比较长方形的大小,是比较什么呢?让老师告诉你们————面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收到深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在探究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方式上要变“传授知识”为“探索知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释放创新激情。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以前上课由老师直接讲出计算公式。学生听,表面看很有成效,但实质上效果很差。学生只知道知识点,但没有真正理解,也不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对公式也只是机械的背。如果换成学生自己探讨三角形的面积,效果会怎么样呢?不如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践一回吧!如果失败了,老师重新讲一遍也可以。
于是我首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探讨过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将三角形转化成已学图形面积进地探讨,最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当探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问学生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都能轻松回答。没想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我也高兴的笑了。
三.在参与和探索中创新。
由于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学习时往往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实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口语表达,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同时教师应做到持人至诚,因为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有差异,要允许较慢的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多给学生以鼓励,一朵小红花、一面红旗、一个五角星都会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五颜六色的图形让学生的人为一组进行分类,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有的同学按形状分类;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按图形大小分类;还有的把长、正方形分成一类,三角形和圆各一类。并且分别让学生上黑板操作,一张张稚气的小脸蛋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俨然像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不断探索知识、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是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在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群体之间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要求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用这些图形拼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通过拼、比,评出最有创意和拼的最好的小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评价能力,学会互相欣赏、互信学习。教师里顿时热闹起来,小朋友们和小伙伴一起认真的拼图。有的拼小汽车、有的拼小树、有的拼花儿、有的拼机器人等等,可谓种类凡多,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被眼前这群“创新专家”所哲服。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与培养以及学生主动参与。我们要针对学科特点,积极研究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主动学习、勇于探索与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老师们,让我们齐并肩,共携手为祖国的明天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1】李常玉.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 007(003):161-161.
【2】郑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