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亮
茂县黑虎镇小学校 四川省阿坝州 623202
摘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大比重,是语文不可割裂的一部分。从教学角度来看,作文成绩很大程度上影响语文的总体成绩,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从学生长久发展来看,写作能力影响学生以后的学术研究。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和运用,要注意观察生活,投入真情实感,要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质量的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语文;素材积累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发育不成熟,也缺乏作文写作的素材,更不会运用素材。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觉得作文写作比较枯燥,内心没有想表达的内容,也总是言不达意。不会写作的根本原因在于心中缺乏墨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提升,让学生心中有语,笔下有言,能够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
1积累素材,强调运用
想要拿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就是说作文写作素材必须丰富。作文素材可以分为很多中,小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途径有两种,其一是收集教材资源,在合适的时候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比如,在写关于灵活思维或者发挥自身优势类作文时就可以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合理分配资源最后取得胜利;在写景物类作文时,就可以引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种句子。其二学生还可以在现实中收集素材。教材文章虽然质量很好,但是数量有限,学生可以结合生活收集现实素材。例如,在叙事类的作文中,学生可以引用自己的游玩经历;在亲情类的作文中可以回忆自己与父母的点点滴滴。
一篇成功的作文固然需要丰富的素材支撑,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素材。素材的运用和背古诗背课文不一样,需要学生根据题材要求,整理自己的素材。在小学作文学习中很多学生不认可教师给自己的分数,“别人的作文中就比自己多了两首古诗,并且这两首古诗我也会写”,这就说明学生不会运用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素材内容,将素材进行分类,如写人、叙事、写景、开心、悲伤等,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作文素材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在平时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围绕作文题目,开展微写作的随堂训练。
2观察生活,情感真实
生活经历和生活感悟是作文写作的最佳素材,真情实感的内容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照搬照抄教材素材,只是作文写作的入门,并不是作文写作的全部。想要提升自身的作文能力,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周边的点点滴滴。教材上的素材是前人感受的总结,并不是自己内心的感受,想要写出优美的语句,还要认真观察生活,投入更多情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去观察生活也会有自己的体验,能够在作文中将这种体验写出来,就达到了高分作文要求。
例如,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踏青,然后写下踏青记录和踏青感受。关于游玩的作文写作难度较低,但是写作的区分度却很高,每个学生都有的写,写出来的内容有很大差距。有的学生会将这种感受当作日记来写,只是简单叙述了一天的经历;也有的学生会有所侧重的去写,着重描写踏青当中最有趣的事情;也有的学生会侧重踏青的感受和踏青中的一草一木。观察点不同写出来的内容就不同,投入的感情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3评价对比,辩出高低
评价标准影响教学走向,作文的评价标准影响学生的写作方向。作文是由严格的评分标准的,教师在作文评分过程中不会掺杂太多个人情感。正如上文所说,学生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不知道自己的作文和同学作文差距在哪里。如果学生不能掌握评分标准,那么学生永远不会得到提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向学生讲解评分标准,这样学生以后在作文写作中就会有意识的向高分作文标准靠拢,慢慢就会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首先教师可以拿出班级优秀作文进行讲解,点明这篇作文为何称之为优秀作文,这篇作文和其他作文相比其闪光点在哪里。通过细致的讲解,学生就会明白高分作文的标准,也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和修改,这对以后写作水平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其次学生作文写作完成之后,可以先让学生之间相互对比打分。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对作文评分标准的理解,当学生打完分数之后教师在对学生作文重新打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打分与教师打分的差距。只有对比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作文写作也是如此,两篇作文放在眼前要能够辩出高低,这是写作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
结论
总之,作文能力影响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也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业发展,教师必须要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首先要让学生有意识的去积累素材,并且学会运用素材,这是写作的第一步;其次是要认真观察生活,在作文写作中投入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更有魅力;最后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评分标准,学会在对比中发现自己作文写作的不足,明确写作水平提升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车京京.小学语文想象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20,41(02):88-89+16.
[2]王丹.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