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莉蓉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达扎寺小学, 四川 阿坝州 624599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中的重要科目,对于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关键作用。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学资料十分重要。通过将资料与教材的巧妙结合,能够使课内外知识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资料如何巧妙运用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运用;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当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大多以教材为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练习,都集中在教材内容上,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收到了束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接触到更加全面的信息和资源,从而不利于学生眼界的考阔。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只有引导学生对课内外知识进行大量的学习和阅览,才能帮助学生逐渐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而不断促进其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找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进而实现学生视野的扩大,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性,从而不断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凸显语文教学的价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适当地引进课外资料,实现课外知识与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这样既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眼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资料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势。
一、明“盲点”,扫清障碍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因此,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对课文的背景资料有着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而部分课文涉及到特定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距离学生成长的实际生活较为遥远,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形成学习认知中的“盲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资料的补充,帮助学生完善对所学知识背景知识的认知,不断提升其课堂学习的质量。例如,在教学课文《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人类与河水、空气、动植物等之间的紧密关系,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热爱和眷恋的真挚情感。要想充分理解西雅图酋长讲话中的深意,就需要对此次宣言的历史背景做到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西雅图酋长在发表这段演说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使学生深切体会印第安人对那片土地的感情,并理解西雅图酋长发表演讲时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于课文背景资料的疑惑得以扫除,为学生开展课文的阅读、思维的推动进行了充分的铺垫。
二、释“难点”,铺路搭桥
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中,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并逐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有限,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为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提供必要的帮助,以知识性的钥匙打开知识性的锁,使学生在利用资料的过程中不断迈上更高的台阶。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资料释“难点”,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例如,在教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时,课文中所描述的“西洋景观”、“奇珍异宝”等,涉及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相关的建筑风格、建筑特色等,而学生的知识积累尚处于初期阶段,因而可能会无法想象课文所描述的辉煌景象。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既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描述性的词语及其含义,同时也能够明白为什么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这样资料的运用,学生能够将课文中文字性描述与真实的场景联系起来,在学生想象思维受到阻碍时及时提供帮助,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化解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三、燃“情点”,深化感悟
情点,即学生的情感领悟点。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认识字词和句子,同时也需要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内涵,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加深对所学课文的印象,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由于部分课文所描述的内容距离学生现今的生活较为遥远,因而仅仅凭文字难以引发学生深刻的情感体悟。此时,教师需要借助合适的资料为学生进行补充学习,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课文情境,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感悟。例如,在教学课文《再见了,亲人》时,这篇课文中讲述了朝鲜人民将志愿军战士称作“亲人”,在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英雄儿女》节选片段和相关的影音资料,使学生了解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有14万英烈的忠骨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和朝鲜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战斗,建立了亲人般的深厚情谊。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顺利理解朝鲜人民在送别时那依依不舍的心情,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当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时,能够在自身与文字之间搭建一座感情沟通的桥梁,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世间“真情”的含义,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自身理想目标不断奋斗。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材是教学工作的纲领和主导,而资料则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巧妙运用合适的资料,能够使教学课堂“锦上添花”,能够使学生“豁然开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更加重视资料在教学中的价值和优势,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是适当的时机引入适当的资料,不断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忠秀.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必要的“知人论世”[J].新课程论坛,2016(03):25-26.
[2] 彭作玲. 资料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12):16-18.
[3] 刘雪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资料的使用策略[J].学周刊,2019(3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