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探讨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孙爱枝
[导读]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至今依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孙爱枝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二初级中学 431400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学理念,至今依然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生活教育理念阐明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契合新课标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高效理解语文知识,构建高效语文课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生活化
引言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学习更是要归于生活的表达与应用之中。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无疑成为教师教学的必经之路。但生活化教学不同于某些教学模式的固化与模板,教师在准备生活化教学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具体的生活情态与学生的心理认知,基于动态的生活实际调整具象化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时代特色并关注学生的偏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心理与情感认同,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效果的优化。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初中时期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既是学习生涯中的关键之处,也是形成个性特点方向的最佳时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受到这些客观存在的影响,因此,若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恐怕将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更无法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甚至会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抗拒的心理。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体会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以最好地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提升学生素质能力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较强,一些社会现象能够间接或直接的验证语文知识,而语言知识在实践生活中同样适用。将两者巧妙结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还能增强学生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某一问题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并积极参与到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形成、意义以及应用技巧有充分的了解,提升语文素养,增加实践运用机会,扩展学生视野,不仅能提高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帮助学生认真的反思生活,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升华,丰富学生内心世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二、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语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情境创设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要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加强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而仔细地观察现实生活场景。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深度体验和领悟语文教材涉及的景观、人物以及故事等知识,从而深刻理解语文教学内容包含的思想情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与学生生活实际具有紧密联系的内容,以此为突破口,灵活地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积极意义。


        (二)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要想生活化教学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方案的合理性,保证语文教学真正贴合教育目标、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需要将大众教育切实践行,改进以往强调文章背诵、词语记忆等强制性教学手段,不应将灌输式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生活化教学计划、树立明确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教师应尽量选择贴合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生活场景的素材融入教学当中,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等方面设计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融入语文课程学习当中,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导者,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预期。
        (三)添加生活实践,将语文引入生活
        实践活动的融入也是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优秀的生活实践方案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语文实践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生活化语文学习的思维,推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寻找语文并主动将语文知识内容应用、实践到生活中去。但是与此相反的,敷衍随便的实践方案设计不但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而且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甚至使得学生对类似的实践活动和语文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与消极情绪。语文教师在安排语文生活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可能的反应状态与实践体验考虑进去,从而尽可能地参考学生的实践偏好和日常体验,安排学生易于上手并且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体验的生活化实践。
        (四)布置生活化作业,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要布置生活化的语文课后作业,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课后习题布置作业,容易影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让学生逐渐失去写作业的兴趣。教师除了布置书面作业,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为他们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实践任务作业。学生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可以从课堂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体会、感受和应用语文知识,并借助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文学修养。教师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尤其是要彻底转变以往单一化的书面作业形式,积极地应用生活化的作业形式,如可以指导学生以自己身边的人为研究对象,描写人物的形象特征,并要求学生提供所描述人物形象的小视频。教师借助这种生活化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应用可以让学生共同评价所描述人物形象是否准确、到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五)科学融入生活元素
        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丰富的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利用这些作品和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极大帮助。在生活化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作为基础,将生活化元素和语文知识相融合,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生活、重新认识生活、深刻体会生活,增加生活经验帮助理解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多费一番心思,首先需要教师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确保和教学内容完全吻合之后应用于教学活动。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需求等对语文教材文本做出相应调整,学生对单一且大篇幅的文字内容往往并不感兴趣,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改变教学方法,将生活元素融入到大篇幅文字教学中很有必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走进校园。并且,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出了一系列的学习方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秀丽.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2019(35):22-23.
[2]邱文安.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4):18-19.
[3]肖美玲.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66+68.
[4]骆爱红.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再思考[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12):40-41.
[5]张秀梅.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走出初中语文教学困境[J].新课程导学,2019(33):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