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勇
竹山县擂鼓镇护驾小学,湖北 十堰 442214
摘要:在小学阶段诸多课程之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凝聚的精华所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大力展开创新教育,借助创新教育凸显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点。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体现出来,构建出以学生为核心的语文课堂,同时立足于实际课堂展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已经不再只是对知识的传播、创新、应用,更重要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教育体系之中,语文学科作为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不仅是人们之间进行交流活动的工具,更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民族命运的兴衰。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立足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实现创新教育。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从当下语文教学现状来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计划教学”,整个教学活动的流程、顺序都是提前设计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设计好的教学步骤借助学生的配合加以实施。一旦教师发现学生的思想以及学习轨迹脱离了教师最初的所设计的方向,那么教师就会强制性地将学生扭回,课堂教学完全变成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学习习惯、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面对同一篇内容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想法,这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但许多教师却将其看作是一种学习的误区,强制性地让学生进行观点的统一。面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要展开创新教育,借助语文课程的特点,展开创新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原有单一的语文知识变成内容全面、有吸引力的,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的好奇心,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
2.小学语文课堂实现创新教育的策略
2.1构建和谐氛围,培养创新个性
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后曾指出,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中才能够发挥其本身的创造力,创造思维、创造人格的形成需要外部环境的长期陶冶以及熏染,这也足以说明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人格才会得以自由舒展,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进而激发其创新的潜能。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不断发挥自身的个性。以《乌鸦喝水》教学为例,在讲解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乌鸦的角度分析解决“喝水”问题的方式,并展开积极的讨论。之后,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活跃课堂氛围,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2.2鼓励创新,培养求异思维
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许多要求虽然相似,如其中的识字、阅读、作文中都有着一些具体而统一的要求,这些要求虽然可以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但是也使得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感受的意识,这其实是牺牲学生个性、创造力、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换来的统一。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语句、概括文章中心含义、回答问题等,都不必要求学生统一答案,而是要鼓励不同答案同时成立。以《草船借箭》教学为例,课文中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诸葛亮才智过人,在“借箭”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用鲁肃这个人呢?”一位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回答:“这是因为鲁肃为人比较忠厚、老实。”许多学生在听了之后都表示非常赞同。这时,一位同学却说:“鲁肃并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周瑜曾经非常信任他,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背叛周瑜,他的这种行为怎么可以这样评价呢?”这位学生可以用辩证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思考问题,这就是求异思维的一种体现,教师需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才能够带动更多的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
2.3组织课堂游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意识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应当仅限于教材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拓展课堂学习内容,借助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可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学习,而要使学生也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师需要借助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把学习当成乐趣。以《家乡的风俗》教学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通过描述家乡的风俗、习惯等向其他的同学进行介绍或是指导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整理成书面的语言,并组织学生将自己整理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通过具体的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发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思考,以发现更多的语文资源,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识字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拼音、组词、预习等,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2.4完善课堂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之中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课堂教学环节,课堂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应当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观点、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沟通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提供保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创新、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激励策略,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地鼓励,以培养创新激情。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开拓新的创新教学方式,发掘教学中可利用的创新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内在潜能。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训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景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9(08):188.
[2]李太祥.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535-536.
[3]杨金勇.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J].科学大众,2008(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