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赤峰市红山区城郊乡城南小学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从多方面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相关素养和技能,深刻体会课文主题。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小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其学习兴趣,加强和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有效开展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策略分析
一、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小学中段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时期,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逐步迈入高段课程的大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展现自我,培养自主阅读促进全面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有些时候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沟通不善,学生可能会排斥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起反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来选择教学模式,避免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二、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引领行为,因此,只有教学目标科学正确,阅读教学质量才能有所保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依据《新课标》的规范与要求,依据具体学情与教学内容,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思想价值观念形成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以小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模式,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跟别人多交流,互相沟通,以此来提升沟通能力,对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学习课文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意见,把别人的长处吸取过来,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例如,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课文进行阅读,小组讨论的时候需要抓住课文的主题内容,课文主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涵。从三年级开始,语文课本会出现很多古诗词,像《山行》
《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些文章运用了很多写作技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比较困难,需要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阅读教学,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
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容易落字,造成错误理解句意,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从基础抓起,即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让学生规范阅读、完整阅读、认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纠正学生在阅读中的错误,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篇文章前,先让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注意听学生有没有丢字、加字等情况,如果有,要及时指出,让学生在后面的朗读中克服这一问题。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坚持阅读、广泛阅读,逐步拓宽知识视野,丰富知识储备。
当前,很多小学生的阅读材料以课本为主,阅读的内容有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寻找与拓展课本以外的材料,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图书室等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与知识,让阅读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有效利用课堂活动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主要在于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把语文知识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理解的前提条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小学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这是一篇描述小学生活的散文,散文比较难懂,但是通过把文章的内容和实际的校园环境所联系在一起,以同理心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校园的环境是什么样的,除了学习还做过哪些活动,在校园里和同学相处开不开心等问题,结合课文内容来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五)让学生学会提出质疑和思考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因此,对于阅读理解可能会存在一些障碍,教师需要耐心对学生进行课文引导,在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不理解或质疑的时候,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文章更深入地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如何寻求课文中出现的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把容易出现的问题作为本堂课的重点来给学生讲解,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害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那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不用强求,以免使学生更加紧张,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老师可以通过随机提问方式询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部编版三年级小学语文上册《司马光》一课,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可以这样提问:“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光为什么要用石头砸破水缸?除了破坏水缸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救人?司马光的这种砸缸救人的行为值得被效仿吗?”列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自信也逐渐建立,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有求知欲才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解读课文深层的含义。
(六)提高自身阅读教学能力
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能力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严格要求自身,合理利用学习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目前,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理解得不够深入、透彻,导致很多教育资源被浪费。基于此,教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也在走流程、走形式,找到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继而转变教学观念,深挖文本内容,让文本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除做好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与其他教师多交流、多探讨,认真研究其他教师的成功课例,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可积极接受学生的反馈,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并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案的接受程度,以及他们在阅读课堂上的学习体验,进而依据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述,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和语文课本两者结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对话的纽带。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能预判的情况,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课文的内容是值得教师去探索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逄海燕.?现代交际.?2020(21)
[2]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张丽.?华夏教师.?20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