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黄燕君
[导读] 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升自身的知识量,才能延伸知识视野,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与认识。
        黄燕君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瑶田小学         广东广州          511340
        摘要: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升自身的知识量,才能延伸知识视野,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与认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从运用思维导图出发,结合阅读教学重点进行教育创新,制作出适合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阅读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从完善阅读教学模式入手,发挥出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在构建教学模式前则需要针对教学宗旨、因素等进行分析,明确教学模式构建要点与重点。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借助思维导图保持学生阅读方向的准确性,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一、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耗低效问题就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将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在做好教育创新的基础上筛选适合的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将线条、符号等引入到阅读中,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让学生在保持思维活跃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出学习主动性。思维导图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让学生在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中进行合理配置,在快速理解知识中逐渐提升思维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从展现思维导图作用出发,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在提升整合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实现高效记忆目标。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维逐渐发展的阶段,很容易在学习中遇到许多的问题,如对于词语、句子等理解不足等。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执思维导图,将单调的语文知识转变成为不同的图形,巩固基础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指导工作,实现优化思维导图目标,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能够对阅读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并按照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巩固。同时,新课改也强调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培养中应充分尊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不同层面来激活、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更新颖、丰富学习经验、方法。因此,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独立、自由空间,让学生引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这样既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也有助于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激发,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透彻理解与深刻印象,促进其课堂学习效果与效率的显著提升。如在讲述《掌声》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复述角度出发,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完这一文章后能够掌握文章内容,并根据文章内容从“自卑忧郁”“掌声”“鼓励”等关键词入手,绘制出适合的思维导图,并以此作为复述的依据。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各不相同,所以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也是各不相同的[1]。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从不同题材出发,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如可以将阅读方法、题材相同的材料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探讨与学习中绘制出适合的思维导图。通过先阅读文章内容,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然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来绘制思维导图。而教师也要及时观察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后续实践来增加与补充相关内容。

通过引入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与思维能力,在快速理解阅读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掌握阅读主题与思想,提炼出文章重点,逐渐掌握阅读方法。在阅读中只有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而教师也要及时指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参与实践活动。只有绘制出适合的思维导图,才能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才能将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从“有趣的猜测”出发,在提炼重点信息的基础上来保证思维导图的完整性。只有绘制出思维导图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选择适合的方法阅读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候也要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重点与难点,明确特别记忆的知识,在品读与分析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思维导图能够简化文章内容,找出文章中有意义的内容,让学生产生出良好的阅读体验。所以教师需要从不同阶段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让学生产生出阅读欲望,转变对阅读的错误认识,主动参与阅读活动[2]。
三、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在教育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就要从引入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入手,在构建主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联想欲望,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理解与思考能力。首先,做好课前预习。在阅读活动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完善教学过程,同时也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所以在预习阶段中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构进行阅读,找出文章中的核心与重点,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述《西湖》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查阅文章基础上找出关键词,提炼出思维导图中的核心,然后就可以从所提出的问题出发,做好思维导图延伸。通过这一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题结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不同渠道掌握主人公身份,为后续学习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做好课中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从小组合作学习出发,鼓励学生主动分享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发散阅读能力。如在讲述《西湖》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西湖的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通过从文章的特点以及问题出发,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逐渐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最后,做好课后复习。进行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也可以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延伸。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加深对文章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所以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等,感受到文章中的精髓与内容。可以说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复习阶段中能够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里,同时也可以构建出完善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3]。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构建出完善的阅读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延伸阅读教学层次,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出浓厚的兴趣。而教师也要及时引导学生,发挥思维导图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同时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力。
参考文献:
[1]旺国艳.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20):199-200.
[2]张芸.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 名师在线, 2019, (05):31-32.
[3]石国华. 试析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J]. 读与写(教师), 2020, (0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