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黄海燕
[导读]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学科的学习内容是极具生活化气息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这一特点为切入口,来开展教学活动。
        黄海燕
        渠县清溪场镇第一小学635225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学科的学习内容是极具生活化气息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这一特点为切入口,来开展教学活动。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是有限的,其课堂注意力也很难长时间的集中起来,而生活化因素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就为学生提供了新鲜的学习体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结合教学实例,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提出了几点浅显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
        前言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语文学习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极为密切的,对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语文教师在践行语文教学时,应在其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在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距离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生活化语文课堂的构建,改变了以往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性、虚拟性,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塑造生活化的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了诸多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但同时,也会有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另外,语文教材中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实际生活场景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挣脱课本的束缚,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相关知识内容。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时,在上课之初,教师就将“燕子”这一教学主题引出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通过朗诵来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并鼓励学生说说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把与“燕子”有关的图文资料展示给学生,诸如燕子的外观特点、燕子的生活习性、迁移特点等方面。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观察燕子的体态特点,将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另外,教师在选择燕子的图片时,应多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使学生可以意识到燕子与我们的生活是很近的,以此将学生的探索欲激发出来。
        二、运用生活化的语言
        在语文学习中,语言是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若是想实现语文课堂的生活化,就需要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借助语言艺术,对教学语言加以优化,在拉近学生与语文课堂距离的同时,为语文课堂活动提供更多的魅力,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生活气息【2】。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从“荷花”着手,鼓励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荷花的古诗,在巩固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多运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语言,以降低学生解析语文知识的难度。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塑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置身于教学情境中,触动内心的情感,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荷花”这一植物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学习荷花高洁的精神品质。
        三、设计生活化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合,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消化。

反之,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语文知识内容。诚然,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成绩,但其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很容易在一段时间后就忘记了所学内容,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不尽如人意,不能和教学进度保持同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多给予学生帮助,为小学生巩固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探究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先为学生的提供一些指导,引导学生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紧接着,教师可以立足于现实生活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赵州桥的故事,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赵州桥的构建特点。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赵州桥的图片,在集中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片上赵州桥的建筑美。在这样的教学安排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有深度,在运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时也会更加准确,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提高。
        四、组织生活化的活动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引导,对教学的方向进行宏观的掌控【3】。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把握好对课堂活动掌控的度,应清晰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另外,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主动观察能力有限,教师应在此方面给予学生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就能够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肥皂泡》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对课文的主旨大意进行探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讲解课堂知识后,可以将学生带到教室外,组织学生一起制作肥皂泡,使学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制作肥皂泡的乐趣。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环境中感悟文本知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发现语文,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
        五、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课后作业是教师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巩固自身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作业设计也是语文教学环节之一,教师应重视作业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若是想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应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教师在布置的语文作业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写作的作业,要求学生围绕“我变成了一棵树”来进行写作。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这样的作业布置,能够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发展,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大势所趋,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供了活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从而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领悟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佳化。
        参考文献:
        【1】刘丽荣,闫彩萍.探析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J].新智慧,2020,000(007):132.
        【2】张爱玲.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分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05):104.
        【3】马嘉旭.生活即教育——浅谈中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9,000(012):P.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