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提升核心素养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胡红茂
[导读] 本文通过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胡红茂
        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日尔乡小学    624200
        摘要: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唯分数论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依靠分数取胜的学生,因此,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全面发展能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能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建立生本课堂、引进先进教学技术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提高。本文通过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引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可与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相关品质及关键能力。当前的教育体系要求我们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考认知水平,以点带面,从细微处着手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小学语文的学习框架,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符合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理解语文的博大精深,创新教学手法,将现代科技引入教学课堂,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        
        一、开展互动课堂阅读教学活动        
        (一)通过引导学生摘抄批注提高阅读效率
        文字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平时的阅读积累。阅读不仅仅指课堂名篇的背诵,还包括课外作品的涉猎,通过课外读物开阔知识,拓展思路,让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文思泉涌,想用什么典故,引入什么名言名句都能信手拈来。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积累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积累呢?笔者认为,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引导小学生学做笔记、会做笔记将会使他们更了解什么是学习,如何进行学习。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从摘抄名言名句入手,尤其是课文中的经典名言,如“白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话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义,可以让学生对比理解,或者将字面意思解释抄录在句子旁,加深记忆。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并不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指定必背名言、必背名篇,“强迫”学生记忆,这样反复地背诵、提问、复习,可以让学生在少年时期就有万卷诗书藏于腹中,为今后变得更“有才”和出口成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写文章的读后感,有些学生读到一篇文章的时候难免带入感情,读后感的撰写可以让教师初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掌握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其次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这样,学生既阅读了大量的文章,又锻炼了运用文字的能力,使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进而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通过练习扩写加强读写水平
        笔者在教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课文的结尾都采用了留白手法,这就给阅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留白部分进行想象,试着对课文进行续写、扩写,教师首先将本课讲完,确保学生准确理解文义之后让学生给课文续写一个300-400字的结尾,不同的学生会写出不同的故事。结尾的留白能带给学生很多开放性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思路,锻炼了学生构思创作能力。比如,在《去年的树》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就会发现文章最后一句话“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就给学生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学生在阅读后可以进行扩写,扩写的角度就是表现小鸟与大树之间的友谊。学生在扩写时不仅可以对原先的文章进行回顾,还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结合
        (一)通过信息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我国一以贯之的教学思路,信息化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语文课堂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设情境,精准施教,将语文课堂营造成集多样性、丰富性、效率性为一体的信息化高效课堂。
        (二)通过信息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信息化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参加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接受自己扮演的角色,如学习小组组长、课代表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强项加深亮点学科,以自己的亮点学科带动小组其他成员。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课堂时效性。
        (三)通过信息化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才能记忆深刻,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小组完成作业,进行课外实践等。教师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教学整体来说,手段是次要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主要的。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理论素养,让教师知道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方法,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再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知识面,将信息化手段摆在正确的位置,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多种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下,新时期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小学语文就是一门涉及了各科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比如,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政治知识等等都包含在其中。因此,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时,还要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以避免学生出现偏科的现象。在《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课文里,就体现了地理知识当中火星和地球的位置问题,同时还包括有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方面内容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
        结语: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当深入挖掘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相联系,借助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的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观意愿,发展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馨馨.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方式之研究[J].学周刊,2019(32):85.        
        [2]任凤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9(11):167.        
        [3]杜新明.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