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9期   作者:何跃美
[导读] 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探究。
        何跃美
        贵州省遵义市第五十四中学   56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改革也随着一步步的创新,人们更加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语文作为学生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但可以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帮学生从多个方面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能够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探究
    引言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是东方文化进步和发展的标志,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是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语文作为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传载媒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语文而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帮学生更近一步的学习语文知识,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涵养[1]。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所谓的语文能力包括书面语言的应用和口头语言的应用,语文的基础是对字、词、句、段、篇、章的积累,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才能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帮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已经消失殆尽了,但它们的身影却依然保留在了历史河流中,保留在了每一个文字背后的故事中,汉语是我们国家的母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各种汉字、词组,感受汉字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语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创作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是高中生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扩宽学生的知识含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我们应对挑战不可缺少的平台,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厚文化根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语文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全校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推动了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主体位置不明确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老师往往忘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只顾着一味给学生输送知识,忘记了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理解,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知识和机械性学习的一个状态,无法调动学生对语文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只是单纯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很少帮学生扩展一些课外的知识,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很片面化,学生无法深刻的了解语文传统知识,只能靠着书本上的知识来了解语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学生难以有效的扩展语文传统文化学习的空间[2]。
(三)教学模式的传统
   老师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始终是以一个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知识,灌输式教学,对传统文化问题的处理和分析上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同时,应该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讲到一些古诗词时,老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地方结构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反复进行诵读,在读到其中一些经典名句,思考当时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在结合诗词中的诗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讲到《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思,曲折的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大气磅礴给人一种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二)转变教学模式
        在老师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造讲到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时候,虽然现在的学生已经无法在看到这些传统的文化建筑,但老师可以根据语文书本上的描述,在借助科技、多媒体的帮助,帮学生还原古代传统文化的建筑,在教会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让学生观看的传统文化建筑的风采,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语文传统知识的影响[3]。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到《登岳阳楼》,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其中前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的是杜甫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的描绘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但如果这个画面只是单纯的文字描述,学生可能无法勾勒出,但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找出相应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在观看图片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语文传统知识的印象,促进学习。
(三)丰富教学的内容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要注重多媒体等智能科技的合理利用,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实现信息共享和合理的利用资源,使教学资源变得丰富,扩展学生们了解和学习到课本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
    例如在讲到人教版 高三语文《中国小说欣赏》时,讲历史与英雄时可以讲讲三国和水浒里的故事;谈神说鬼寄幽怀时可以讲讲西游和聊斋里的故事;从士林到官场可以讲讲《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等等,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实现信息共享和合理的利用资源,使教学资源变得丰富,扩展学生们了解和学习到课本知识。
结束语:
        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影响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塑造,而高中生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底蕴又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必须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推进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悟,实现高中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云芳.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与实施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0):29-30.
[2]庄颖.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策略[J].课外语文,2020(27):35-36.
[3]邹金晶.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J].散文百家(理论),2020(02):19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