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全利
河北省承德市第二中学? 河北承德??0675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语文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需要,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浅显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断转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策略。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要求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高考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学生对教材的多元解读,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2)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才能不断培养阅读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通常是从历年考卷中寻找阅读素材,根据高考考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但难以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难以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交流较少,在阅读教学中,如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根据注释疏通文意,然后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翻译理解,让学生背诵重点句子,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拓展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枯燥的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失去兴趣。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1)转变教学观念
只有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使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和自主讨论的平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从语文阅读文本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也能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
(2)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仅仅在高考考纲要求下进行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进行学习,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也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课内和课外阅读,丰富课内阅读教学内容时,教师要以阅读文本为基础,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内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学生整合更多的学习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在丰富课外阅读时,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阅读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怎样能够使每一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都能有基于自身的提高,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营造阅读氛围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学会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都能够从阅读文本中获取营养,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品格。高中语文阅读选材丰富,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创设阅读氛围,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从文本中汲取营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加强语文阅读与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应用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以高中经典阅读篇目《离骚》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范读录音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受到情绪感染,在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播放与文本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以来,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方向,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也要关注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强.探讨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锋绘,2019(03):73.
[2]史世毅.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