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庄萍
(广东省梅州市东山学校,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阶段重要的必修科目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了人文、历史、社科、美学、情感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作为承上启下的阶段,其教学内容上不再只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对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理解与表达”、“认知与感悟”、“欣赏美”等的培养;与此同时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中考语文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这就意味着中考语文在难度与深度上都更进一步提升。因此,初三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中考语文成绩更是影响着学生后续语文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较多的语文“学困生”的现象,影响了语文学习。本文笔者将从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出发,浅要分析分析其成因,并根据成因提出几点促进语文学困生转化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学业情绪;
【引言】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与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感受,包括课堂学习活动、课下作业活动以及考试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学业情绪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享受、热爱学习这一过程,进而发挥学习自主性,在主观能动性的引导下更好地展开学业活动,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自我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本文中所提到的学业情绪特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产生的消极情绪,包括:抵触、抗拒、排斥、难过以及恐惧等学习情绪,这些情绪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了语文学习效果降低、语文学习体验痛苦等问题,从而造成了语文学习“学困生”现象。下文笔者将根据自身长期语文教学经验,浅要分析导致学生成为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教学策略让这种情绪转化,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幸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
【正文】
一、成因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产生消极学业情绪,进而成为语文“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的学业情绪,这主要表现在部分语文学困生常常把语文学习任务留在最后才完成;尤其是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上,表现出了极大的抗拒心理,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语文学习愈加困难,从而成为语文学困生。导致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大多数学生都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着较大困难;尤其在初三这样的时期,阅读与写作考察难度大幅度提升,对学生的挑战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抵触情绪的出现。与此同时,另一方面这也是源于学生对语文学科没有兴趣,初三时期较繁重的教学任务与巨大升学压力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教学,而缺乏这一过程中的引导学习;这在写作与阅读上体现更加明显,即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培养,而缺乏引导的慢慢地情感代入、体验、感悟进而形成阅读与写作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最后,学困生语文学习的学业消极情绪还来源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也无法进一步投入学习,从而导致其成为语文“学困生”。
二、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对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笔者依据自身语文学困生辅导经验,提出了以下三点策略。
(一)改变教学形式——慢慢学
尽管是初三这样的紧张而又重要的阶段,但我们仍旧不能为了教学速度和效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即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一定要注重教育出发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要尊重教育的主体“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学习感受等,从而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知道在学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达到让其享受学习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开展中,以阅读与写作课程为例;教师可在每周的课程中预留出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设定一些充满趣味性的阅读写作环节,引导学生学习;以这样“慢慢学”的过程达到降低学生抵触心理,培育学生语文兴趣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内容——快乐学
其二则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从而达到让学生学的快乐的目的,才能促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幸福。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在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选择更加丰富的、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过程中,以初三重点复习内容《论语》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电影《孔子》,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情景化的。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另一方面,这种教学相较于单一讲述更加轻松,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乐学,从而把语文学习变成一个幸福、享受的过程。
(三)培育语文成就——幸福学
最后则是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转变消极学业情绪的重点内容,即让学困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其进行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把语文学习变成一种幸福。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针对性地辅导与鼓励。即与学困生单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看法,而后告诉他们其语文学习中的个人优势所在,即教师欣赏的点;一方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语文学习优势所在,树立自信心,愿意去学习语文;另一方面,这一举措正是对其语文学习成就感的提升,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幸福的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在语文学习“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中,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导致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而后根据这种成因出发,提出相关教学策略,通过改变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重燃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上语文学习,并且能够从语文学习中获取成就感,进而获得“幸福”的语文学习体验感受,达到转化学生这种消极学业情绪的目的,并将这种消极情绪变为积极、良好的学业情绪,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65.
[2]张崇祝.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37-38.
[3]孟继伟.基于学业情绪的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20):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