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育松
(田林县八渡瑶族乡福达中心校 广西百色 533314)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阅读不仅是学习数学英语等其他科目以及高年级教育的基础,更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语文学科对小学生的重要性。但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大多数语文课堂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一味地塞给学生知识,忽视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长期固化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兴趣,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本文将深入探究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运用探究;?语文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仍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点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将自主制定阅读计划和自主阅读作为终极目标,让学生懂得如何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地进行自主阅读,从而获得自主阅读能力。文章围绕如何开展自主阅读进行阐述,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想象力、拓宽学生视野。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如何将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性
目前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大多是由老师扮演主要角色,将知识一股脑的灌给学生,而不去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导致学生也只能是一味接受,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就会失去方向,不知道如何学。可见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过于依赖老师,而缺乏一定自主性的,无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教师在教学中缺乏一定的方法
许多老师认为教学生阅读就只是简单的带学生朗读课文,教他们认字,告诉他们阅读方法就可以了。但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法知识对学生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仅需要被教授知识,更需要一步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一味地遵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课业负担重,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少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不仅学校看重学生成绩,家长也更是给孩子报了许多补习班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这就导致学生课后作业负担非常重,想要学生腾出时间来进行自主阅读是非常奢侈的。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本就有限,课下依旧不能有自主时间进行阅读,更使得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无法进一步提高。
三、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生如果缺乏语文功底,就会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遇到响应的困难。从长远来看小学语文阅读也是在为初高中教育打基础,除去语文学科本身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高年级理科性学科也同样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尤其是篇幅较长的应用题,需要学生进行关键信息的提炼。缺乏一定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理科性科目时也将会遇到困难。
(二)丰富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拓展学生视野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课文叫《一分钟》,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除了要给他们讲授基本的生字词之外,也要带他们对这篇课文进行阅读和理解,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中去,这样等到学生们学习完课文之后,就会产生情感上的认同,理解一分钟有多重要。也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如何节约时间,利用每一分钟,做好时间的主人。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语文阅读需要学生真正静下心来,才能感悟课文语言的美妙、景色的优美和故事的趣味。因此如果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专注认真的品质,也能够使他们更加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不仅仅是用在语文学科中的品质,也更能够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基础。让他们在学习中变得更加踏实、努力、认真,在生活中更加积极活跃,努力向上。
四、探究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景,提出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天真、好动的时期,因此静态的语言文字可能使他们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增加语文阅读的趣味性。例如人教版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一篇课文《画杨桃》,这课文章虽然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带领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的减少。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课文里的情景,在上课前几分钟也拿出类似的水果让学生们去画下来并交流展示,当学生们发现各自画的形状不相同时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东西,画出来的却不一样呢?这时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引入课堂,让学生们自主进行课文的阅读。因为有了前面的疑问,即使老师不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也会更加深入和细心。当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进行课文阅读的时候,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阅读能力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语文阅读上他们也有自己更为喜欢的部分,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将自主学习模式融合到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例如进行分组学习,将阅读兴趣一致的学生分在一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大大提高,也就更加愿意去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之后,可以在班内进行汇报,将自己组所探讨出来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并提出问题与大家一同讨论。这样一来,原本对课文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原本兴趣较低的同学也以在这样一个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启发。而老师则主要起到纠正学生、提点和引导学生的辅助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获得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感受
自主学习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脱离老师的限制,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把握、自主理解。因此想要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好自主学习模式,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应试教育下,教师们习惯了将自己和教辅资料对文章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了一味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丧失自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同一篇文章,每一个学生喜欢的段落以及对内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的自主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所理解的文章内容畅所欲言,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地更加积极,更有助于形成他们自己的想法。而老师不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否定,只需要对原则性的错误进行纠正即可。
五、结语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起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积极配合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也要不断发现自主学习模式在应用中产生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小丽.自主学习模式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8(05):58.
[2]柯丽香.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54):51.
[3]杨新华.合作学习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2017(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