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珊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朱集镇高厦言小学 253600
内容摘要:
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用爱的眼睛以及包容的心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
关键词:
鼓励、赞美、闪光点、师爱。
班级管理大有学问,想必我们每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不是作业完成不了,爱和同学发生冲突,就是扰乱班级纪律.......总之种种不好的事情都和他们脱不了干系。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该怎样管理好我们的班级,怎样引导好孩子呢?班级管理不仅仅需要规范需要约束,同时还需要爱,没有师爱的教育就不是教育,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选择付出爱。
小乐,是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从之前的老师那里了解到:逃学、打架、不完成作业,各科学习都不上心,因为逃学被家长经常打的是青一块紫一块,确实让人头疼。开学的班会课上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白纸,告诉孩子们:升入六年级,老师不管大家之前表现如何,现在在老师眼里大家都是一张白纸,希望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属于自己的白纸上画出精彩的图画。小乐抬起头,我发现他的眼中有些许的亮光。通过对小乐的观察我发现这个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大扫除小乐总是兴冲冲的冲在其他同学前面,干起活来是有模有样,同时也很有班级号召力,每一项任务总是完成的又快又漂亮。在班会课上,同学们一致推选他当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当他走上讲台接过我发给他的“班级劳动委员”聘书的时候,孩子的眼里有着惊喜和感动。我发现他上课积极了,开始认真听课了,不会的问题也知道像小队长请教了,对于班级的事物孩子也尽心尽责的完成,在他的带领下,学校的流动红旗每一次都是非我们班莫属。孩子也越来越自信,逃学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他的妈妈经常夸赞他升入六年级以后在家里的种种进步的表现,我也经常找机会表扬他,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的孩子,内心会有强大的力量,促使自己不断进取。正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自信让小乐对学习也有了兴趣。
小芳,认识她时那是还没有分班,没分班之前暂时是由我负责他们那个班级的纪律和卫生。打扫卫生的时候,总是有学生不断的来告小芳的状,老师,她把我们几个人的书包都扔在车棚子上了。当第N个学生来告小芳的状的时候,我找到她狠狠地批评了她,并让她想办法把扔上去的书包拿下来。当时在心里默默地想分班的时候千万别分我们班。
注定我们是有缘分的,事与愿违,小芳竟分到了我们班,通过细致观察,我发现这个小姑娘总是大大咧咧,上课的时候总是口不择言,老师还没有说完她就总是爱抢话,总是问一些不该问的问题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队友们对她总是怨声四起。因为她的不遵守纪律她们小队表现得分总是最低。于是,我和她谈了几次话,她也能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她想让老师和同学们多关注她,但又不知如何去做,就是有的时候总是管不住自己。是个想进步却又不知如何去做的孩子。
我暗中观察,寻找她的闪光点。原来这个表面大大咧咧的女孩,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每次早上早早地来总会把同桌的桌凳擦干净,值日生忘记倒垃圾她也总是默默地帮忙倒掉,队员的红笔丢了她也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又一次帮忙倒掉垃圾,我在班级里及时的表扬了她,夸赞她这种乐于助人、为集体着想的行为,并号召大家像她学习。原来,语文课堂上的她反应极快,积极举手,理解能力很强,作业书写认真规范,娟秀的字真让人欢喜。我在课堂上赞美她。一整天各科老师都反映小芳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慢慢地,小芳在课堂上不再像之前那样,小队里的得分也后来者居上。
我们班的梦洁同学,成绩很差,拼音都认不全,课文读不通,作文不会写,每次上作文课,总是最后交上来,句子不但不通顺,而且还没写完。这是梦洁一直的状态,我发现孩子好像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也麻木了, 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作文课上,梦洁又是最后一个交上作文的,打开作文本歪歪扭扭的字迹映入眼帘,而且没有几句像样的句子,这次我没有像以前批评她,而是告诉孩子,梦洁老师发现你比以前的字写得好看了很多,回去再认认真真的写一写,梦洁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下午梦洁跑过来,“老师,您看看有进步。”我翻开作文本,发现梦洁写得是真认真。上课的时候我在班级里表扬了梦洁,梦洁抬起头,我发现孩子眼睛里闪着泪花,可能这一件事对我们来说甚至对其他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对梦洁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得到表扬。
接下来我发现孩子慢慢地有了变化,生字一天比一天学会的多了,字也越来越漂亮了,上课偶尔也举起了手。看到梦洁的变化,我想起了陶行知老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可能从学习成绩上改变不了他们,我们可以从别的方面改变孩子,静静的等待!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老师曾经说过,“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用爱的眼睛以及包容的心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史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作为教师,我们一句鼓励,一声赞美都会给孩子心灵留下印记,更是他们获得自信的助力,这是这种助力帮助孩子们成长。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不错过孩子们的每一个成长点。
参考文献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