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师渗透科学本质观的课堂观察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应银菊
[导读] 在现阶段我国初中科学教学中,老师需要树立以挖掘科学本质为核心的教学观,推动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及对于科学学习的自主性,进而促进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应银菊
        永嘉县黄田中学325102
        摘要:在现阶段我国初中科学教学中,老师需要树立以挖掘科学本质为核心的教学观,推动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以及对于科学学习的自主性,进而促进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本文主要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两方面对科学本质观进行了简要的解读,并依据其根本启发提出实现在初中科学课堂上渗透科学本质观的教学目标的措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在如今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更是令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稳定性的发展目标。因此伴随着初中学生对于科学知识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科学教学观念的不断完善,将科学本质观渗透到科学实践课堂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融入贯彻科学本质理念,进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想象力的提升速率,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乐趣。
        一、科学本质观的探究解读以及根本启发
        1.从实践探索层面来对科学本质观进行探究解读
        对于正处在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还是很活泼的状态,因此其各方面的思想逻辑也不够成熟,不能真正的理解掌握科学的真谛。因此老师需要为学生起到一个更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其增加对科学本质理念的理解能力。例如在伽利略的重力实验当中提出的假设是重的球先落地,轻的球后落地,但是通过实验结果可以明确的了解到两个球是同时落地的。在实践当中对科学本质进行探究思考能够更加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思维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思维思路,进而能够在科学实验当中得到所需了解的知识点。
        2.从理论层面来对科学本质观进行探究解读
        在理论层面上来对科学本质进行解读主要是通过验证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和建筑主义的观观点。这两种观点具有很大的不同,逻辑实证主义观点是认为理论知识是通过科学家进行实验推演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以及设备各方面的不足,使得在探索科学实质的过程当中知识结构等都不够完善。建筑主义则相对来说是十分具备传统性的,它是指对事物的思考以及观察,但是观察相对来说是一种具备不确定性和不代表主观性的判断,因此经过实验的多方验证能够确定知识就是真理。在对科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事物不断探索的过程,因此需要学生增强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和价值观念理解能力。
        3.科学本质观对课堂教学的根本启发
        将观察的基础设定为科学本质观的理论与实践,能够了解到科学是一种通过将自然与社会两者共同结合的知识体系,也是代表了人类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并且具有很高价值的社会思想取向和定义,因此掌握好科学的学习不单纯的是能够增强学生在个人学习成绩方面的提高,还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自己的学习思维和理念,进而推动其思维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在初中的科学教学当中,老师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并且渗透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规律及方式,帮助学生在对于科学学习的时候建立科学本质的探究思路,提升他们对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上渗透科学本质观的措施策略
        1.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上利用科学技术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在现阶段下我国的初中科学教学当中,老师要善于利用科学技术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进行思维拓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树立科学学习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增强对于科学本质的思考能力和准确认知力。例如学习《太阳和月球》,老师就可以通过利用教材中所展现的内容知识,并且针对月球的表面以及登月人员的真实状态进行一个充分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到月球的基本特性,进而形成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主动研究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观念。并且还能够更好的通过科学技术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加强自己的分析能力,感受到科学散发出的无限魅力。
        2.在初中科学课堂上利用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教学启发
        在当下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当中,很多的科学理论都被转化成了真实实践技术,并且应用在各领域当中,科学技术是我国科学能够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因此在现阶段下我国初中科学的教学课堂当中,老师需要多加运用教材当中的实例,比方说试管婴儿或者克隆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通过生活当中的实例以及科学知识的结合来进一步的实现其完善思维逻辑的学习目标,进而提升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学习《细胞》,老师应该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之上进行创新,通过结合教学内容与显微镜等科学器材的方式帮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来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利用显微镜还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科学器材的使用熟悉度,培养他们在科学课堂上进行实践的积极性。并且在实践过程之后老师还可以针对其观察到的细胞变化提出问题,进而拓宽学生对于科学学习时的思维方向。
        3.在初中科学课堂上利用科学史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热情
        在现阶段下,我国的初中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需要在其教学方式中渗透科学本质观,并且借助科学历史来增强课堂当中的科学文化氛围,推动学生在科学历史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当中完善其科学本质理解并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比如学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一个科学有趣的教学情境,并且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当中的花朵,结合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1880年中“光照对植物胚芽生长的影响”的研究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学习以及实践的探究能力,促进他们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下的初中科学教学课堂当中需要渗透科学本质观来提升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进一步的完善其科学思维与科学逻辑。
        参考文献:
        [1]高琦. 初中科学教师科学本质理解转化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2]李焕云. 科学本质视域下中美初中科学教材中的科学史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郭海平.科学本质视野下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建构[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8(10):48-52.
        [4]陈建姣.认识科学本质  引领教学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1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