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叶雪
[导读] 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使抽象化的定理、公式得到充分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明显的提高。
        叶雪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三隆镇陈屋山小学 535415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使抽象化的定理、公式得到充分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明显的提高。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知识内容是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及时提供了课堂教学的信息的反馈,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增多与老师的交流机会,使老师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纠正学生思维上的错误与误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能加强学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思维上的提升。
        关键词:动手操作激发创新;实践能力;思维提升
        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不仅需要概念上的联系还要求动手能力的实践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具象化。例如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要充分的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各种观察、测量、制作、动手实践,对几何的图形特点和性质形成初步的认识,便于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深刻的记忆。这就证明了学习几何需要学生去亲自动手实践学习,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操作,这样才能亲自去感受几何的概念,是抽象的概念化难为易,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一、学和用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是对实践能力的一种考验,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对教师而言也是对教学质量的改变。
        例如在数学课上有对几何的认识,就可以用实践来解决几何课上的难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几何的特点。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研究,要求学生去分组进行学习,亲自去动手测量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对自己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动手实践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测量数据的方法,最后让小组轮流去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交流汇报、实验演示。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亲自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小组的展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在课堂上要尽量去设计出动手实践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亲自去探索学习的方法,为自己的小组争取机会去展示能力。
        二、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活动课,可以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摆脱模式的束缚,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探索、研究、独立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创新有着明显的提高。

通过实践培养的科学思维,不仅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去自主思考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还能对知识有着创新式的理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在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和问题,就会对问题的本质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便建立起一个适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轻松许多。
        例如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单方面的去讲解比较晦涩,不能使学生有着深刻的理解,为了使学生们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该列举出例子去教学,河的深度平均是一米,但不是每一条河的深度都是一米,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一米与平均一米的概念,并在生活中弄清平均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广泛。。
        三、了解数学是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课与科学课是最接近实践能力提高的课程,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存在价值。可以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脱离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兴趣代入到课堂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极具跳跃性和灵活性,教师应该根据此特点去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培养并对其协调他们运用自主思考的能力去观察和探索问题的关键性和结果,让学生自己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合理有序的思维推动教学质量的上升,学生的思维条理性会因为详细的概括与分析而越来越明确。例如在学习体积与容积这一内容时,由于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这一过程中就要对这抽象化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体积的形象,自己去动手操作。开展猜想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空间性的,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与体积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测量出一个物体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与之后上升的水有什么关系,然后学生亲自去探索发现上升的水位是物体的体积。最后在总结过程中让学生举出例子与体积有关的现实生活的现象,实现学生的思考与现实操作同步,实践过程安排的有序得当,使得学生理解数学更加简单直观。
结束语
        课堂的知识本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联系,引起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践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方法,能够及时纠正思维上的误区。课本上的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的去设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和了解知识,学会自主思考的习惯,分析现实社会,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耿春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中华少年, 2018(36):16-16.
        [2]申世迈.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 2017(7):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