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巧灵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东葛校区 530022
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身心发展和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及个人修养最好的时机。如何正确的引导他们在道德法治上良好的发展是学校及教师们需要关注的话题。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在初中道德法治课中影响颇深的一个领域,其所提倡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初中学生发展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三观都有很大的帮助,而本位旨在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的质量和实践意义,实现素质教育的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引言:积极心理学近年来在心理学领域发展势头颇为迅猛,其主要提倡的是关注的人内心中更为积极乐观的一方面。而初中阶段也正是青少年发积极向上发展身心的重要时期,所以积极心理学也正与初中的道德法治课程所蕴含的精神不谋而合。两者可互相融合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健全学生完整的人格的宗旨和目标。所以积极心理学的视阈对初中道德法治课学习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引领作用。关于积极心理学是以怎样的方式或者说具体如何实践和应用在课程中的呢?下面笔者将以实际的教育经验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1.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社会充斥着浮躁杂乱的事物,其中不少也带有负能量和消极作用。而初中学生还尚处于思想成长和完善的进化期,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无疑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所以教师在上道德法治课时一定要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去准备教材和课堂内容,为学生注入积极向上的心理能量。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新生放学时,刚刚经历小升初的学生对新学校的学习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人际与学习上都有多多少少有些小问题。那么,教师可以去了解班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去发现他们内心中是否有一些压抑的小情绪,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课堂内容要多以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打破传统常规意义上的只讲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注重实践。如《少年有梦》一课中,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对未来进行展望,进行一些有趣好玩的小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兴奋度,让课堂重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如在讲到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当教师呈现出一种强大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他的学生自然也会被感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须条件之一,积极乐观的老师自然业内为学生带来正能量,完善他的人格,强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也为以后进入社会铺垫了扎实的基础。
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下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中并未经历过多复杂的人情世故。不少学生在校园中就会面临一些让自己困惑的问题,有些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很难融入集体,自己感觉受到了孤立。还有些学生受到一些挫折很久不能缓过来等等。这并不完全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与现如今的社会结构所造成的阅历缺失也是有关系的。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就在课堂中教会学生情绪分类,让学生们认识情绪、学习情绪管理。在课堂中结合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去丰富自身情感体验,调动他们心理中积极向上的情绪,同时也正是初中的道德法治课的目标。无论学习、生活还是任何事,抱着积极的态度永远比消极要结果更好。
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是个体,但是当大家都抱着同一个目标,心往一处使的时候,那种集体荣誉感带来的感动是无与伦比的。如在上七年级下册《单音与和声》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班级间或小组间的小型运动比赛。其中有需要一些技巧的比赛,也有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就可以更好地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复杂的问题一定要耐心去解,一定会有办法解决出来,这是培养乐观积极的一面;看别人做的简单的问题自己去做未必容易,凡事都要亲身体验才能发表言论,这是培养互通理解的一面;有些事单靠自己的力量并不能做到,只有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这是培养团结合作的一面。通过这些小小的活动让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内心体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也逐渐形成了正确向上的价值观。
3.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积极心理学着重培养一个人的心理自愈能力,社会交际能力与幸福感,这与初中的道德法治课中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心理,逐步在生活中掌握交流沟通的技能不谋而合。因此运用积极心理学来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是正确且有效的,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心理上的自愈,交际等能力。首先是要能够让学生有幸福感,研究表明内心幸福的人更愿意同身边的朋友接触和交流,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还能感染他人,促进身边的人内心积极品质的提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不少关于如何让学生学会与家长朋友等等相处的方法,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交际、会交际。其次,初中生并非像我们一样遇到挫折就可以自我化解,他们处于内心较为敏感的时刻,影响他们的或许是上课被批评了一句、考试成绩未达标,或者是青春期的懵懂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波动,而积极心理学重在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的能力。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内心,鼓励他们勇敢面对问题,未来的路很长,一次挫折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让更乐观更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学会自愈能力,更加是人格品质的一种完善。
由上述可得,积极心理学与初中的道德法治课无论在内容与宗旨上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有效地借鉴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相似的心态,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赖红梅,黄圆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1):68-68.
[2]刘序书.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8):00170-0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