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思维和建立理想化模型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姚保丰
[导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
        姚保丰
        安徽省淮南十一中  232000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增加可行的物理演示实验,尽可能得把物理实验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课堂中近距离地观察物理现象。在观察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让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对这些物理现象进行思考,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使物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物理知识,也更好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
关键词:理性思维;物理;理想化模型;方法;客观实际。
        学生对生活严谨科学观察与实验带来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果不经思维加工,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是一堆杂乱无章的东西。这种对感性材料的思维加工,由浅入深的进行理性思维,并根据重要的规律,实现认识上的二次飞跃。
        而在物理教学中还经常遇到需要建立一个理想化模型,所以在一步步的推理过程中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个过程不但让学生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学习了科学的理性思维方法。为后续的惯性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物理对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还体现在习题上。因而,在给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搞题海战术,而应在做习题的时给学生一定的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同时,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模型的概念。
        1.培养科学理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理想化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对于一些物理理论知识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但对于一定的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物理过程都比较复杂,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都会引入一些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例如:光线,就是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直线表示光的路径,箭头表示光的方向,就是为了描述光而引入的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需要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学生分不清光和光线,哪一个是真实的哪一个不是存在的,糊涂的原因就是物理模型没有建立,没有在脑海中形成必要的理性思维。只要物理模型建立了,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养成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一种反响,也是科学理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⑴阐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索生活奥秘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无限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在对物理知识的讲解和范例事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比如在第二十章中,我们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这一自然界广泛规律,不仅要学生知道这一规律的文字表述,同时,学生也要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永动机是无法实现的。
        在比如在讲《大气压强》一课时,我拿着几个碗走进课堂,课前把两个碗用水粘”在一起。问:谁能把两个碗分开?学生踊跃尝试后,纷纷摇头;然后再问学生:“谁能用手掌把碗吸住,使碗不往地下掉?”学生都摇摇头表示不能,这时,我右手拿碗(事先已把碗底弄湿),往左手手掌心上用力一压,排除碗底里面的空气,慢慢地转动左手手掌,使手掌心朝下,然后松开右手,看到了碗被左手掌心吸住了而不往下掉。学生惊叹之余,再引出大气压强,学生兴趣倍增。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有效诱发学习动机,激起思维的积极性。物理课就是生活的再现,有了生活,学生就有了探索生活奥秘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无限的学习兴趣。
        ⑵联系物理学史的实际,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
        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在物理史中不仅记录了物理学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记录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的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杰出人物。通过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学,可以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物理学史提示科学发展的规律。物理学的发展是一个曲折而艰辛的过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理论的确立和被人们所认可,都是科学工作者们辛苦劳动的结果。
        利用科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科学的精神。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科学家是他们的崇拜偶像,科学家的精神品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在物理教学中,可以简要的讲述物理学的发展史和科学家们为科学不断努力奋进的科学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曲折的,为学生树立科学家们那样的崇高事业心和培养他们勤奋钻研、严谨认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⑶结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态度的基础问题是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转化为相应的科学习惯。在这点上,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首先,教师要有科学的态度,即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在分析和讲解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有逻辑的思维方法,合理的分析结构,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特点。在实验演示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科学,在演示中要运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不能因为不符合而去凑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时候,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我们所学的物理方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懂得实验过程,实验原理,并如实地记载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能对实验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合理的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同样在学习以外的活动中也会有所受益。
        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老师大都是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育,虽然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却没有学会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并重视对学习主体的科学理性的教育。
        我作为从教十几年的平凡的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意识和理念也有了质的变化。物理教学必须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教学生知识,更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感动,他们在感动中成长,我在感动中沉淀!对我来讲,要做好“翻译”的角色,把书本的文字翻译成学生易懂的,贴近生活的语言,在生活化的对话中,轻松愉快的实验中学会一个个知识规律。教育的路还很长,而我和学生的这本故事书才刚刚开篇。
        参考文献:
        [1]姚惠霞. 基于"互联网+"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05):63-64.
        [2]张滨. 重视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能力[D]. 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