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晨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712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与改变,进而与新课程标准保持一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思维导图的运用,将抽象枯燥的数字知识以图形、符号等元素形象地表现出来,带来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刺激了学生的大脑,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与应用进行了研究,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教学效率
引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年龄较小,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具体的形象更便于理解,而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特点,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具有强大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符合小学生学习思维特点,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意义
思维导图是小学教学中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对所学知识结构进行构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将新旧知识结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在脑中对所学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此外,由于数学概念较为抽象、系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将抽象的概念以简单的逻辑方式表现出来,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理论概念的理解,进而为运用理论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优化数学教学结构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将所学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全面,系统的呈现出来,优化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不同,进而将数学知识系统地梳理出来,提高数学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倍数与因数》中因数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与因数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包括笔算、乘法、除法等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进而优化学生的认识结构。
(二)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数学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与之相似与关联的知识容易让学生思维混乱,这时全面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制作便于理解的导图,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突出教学难点,将数学知识以一种可视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梳理知识结构,进而突破各种教学难点。例如在进行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教学时,其中的图形种类很多,四边形就包括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图形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很难辨认,这里教师结合思维导图在黑板上对这些图形之间的关联点进行教学,了解这些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帮助学生复习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学知识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当然简单的背诵,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且根据复习内容创作有趣的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地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进行北师版六年级上册一单元《圆》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将与圆相关的内容,包括周长、半径、面积进行整理,根据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导图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思维导图对其中所包含知识点的概念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抽象性地理论概念,以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思维导图运用,优化数学教学结构,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奠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常丹.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01).
[2]沈东艳,欧巧红,徐方琦,郑紫薇,胡志伟.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湖州市吴兴区小学的调查问卷分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
[3]鲍菲菲.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风,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