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旸
安徽省铜陵市龙山湖小学 244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时代,美术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员的高度关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重要的启蒙时期,因此应该重视美术教育。民间美术是在人民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它的种类繁多,特点多样。将民间艺术引入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教材的丰富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根本上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民间艺术;小学;美术教育;应用功能
前言:在不同阶段,美术教育拥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具有自身的要求和特点。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目标和兴趣爱好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保持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与综合性,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民间艺术将更具意义和价值。
1.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功能
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重要任务[1]。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速度和效率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想象力变得越来越稀缺,这很容易丧失美术创作的灵感。民间艺术是一种直率的艺术,它的风格是朴实的,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相适应,在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益的。
1.1可以更好的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民间艺术可以充分体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产生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合理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使学生的世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民间美术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民俗文化的热情,让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继承者和传承者。
1.2可以促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多元化
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与其他艺术相比它更加通俗易懂,内容更加多样化,表现力也更强。小学阶段的学生审美正处于初期阶段,而民间艺术与小学生的审美相符[2]。为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用民间美术,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小学美术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3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小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机。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融入各种民间美术知识,比如剪纸、彩塑等等,同时向学生传授多种方法,例如冷暖色对比法、多角度绘画法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2.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1实现美术学习与创作的生活化
民间艺术是对日常生活重要的艺术化表现,生活是民间艺术产生的重要来源,因此民间艺术的灵感也将来自于生活。而美术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作者内向的想法和感受。要想创作出个性化的、主体鲜明的美术作品,必须将该美术作品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要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为了更好地将民间艺术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美术创作中紧紧围绕生活,将生活中的人和事物作为主要的创作素材,同时深刻理解这些创作素材,形成一种美术创作灵感。
比如在学习《捏泥巴》这一课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效向课堂外延伸,让学生走出课堂。泥塑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泥塑作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深刻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捏泥巴和泥塑的基本方法。
2.2创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在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美,但是我们却很少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会忽视这一点,而是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基本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将导致许多小学生错误地认为美术课是“绘画课”。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必须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民间艺术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民间艺术的文化魅力。
比如在学习《过春节》这一课时,小学美术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并且带领学生认真赏析这些艺术作品。教师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到课堂中为学生讲述民间艺术作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良好的艺术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要为积极融入民间艺术内容,在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增强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庆. 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9
[2]段阳. 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