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赵雪梅 汪德云
[导读] 从实质上来看,它是对同学们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和体验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对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赵雪梅 汪德云
        湖北南漳九集镇九集初级中学  441513
        摘要:新的历史教学模式能够在新形势下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经济时代的要求进行适应,本文在结合当代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多方面历史学科实践教学经验,归纳出对同学们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更为有力的引导探究创新这一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探究,在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实质上来看,它是对同学们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让同学们更好的参与和体验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对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中学历史;引导探究创新;实践
        引言:当前教学改革要求对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着重培养,但是当代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自改革开放之后,国内教学的发展取得了很多突出成就,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虽然它能够让同学们方便的把握历史教学过程,对各种历史知识的系统教学很有帮助,能够让同学们在单位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然而它的局限性也是非常突出的,对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完全忽略,导致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较低,而在教学改革中,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结合实践,试图总结出对同学们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效培养的引导探究创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
        一、创新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探索
        历史学科的情景教学,是指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师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媒体,对教材中的各种历史情景进行再现,让同学们拥有更加具体形象的感知,从而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通过对相应历史场景的体验来激发同学们的历史学科学习积极的情感,对同学们的历史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实现更好的培养,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够让同学们将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的历史知识,在大脑中产生激烈冲突,使得同学们意识中产生矛盾的激化,从而使问题情景产生,这种教学的开展,可以通过第一种演绎法来进行,也就是对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真实人物,在某一策略使用过程中导致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判断。
        比如在《两汉与匈奴》这几年课程教学的时候,历史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同学们再现这一时期,匈奴的贫困与强悍,还有当时的具体战斗情形,进而通过设问,让同学们解答如何阻止匈奴南犯这一问题,通过激烈的讨论,同学们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当时所采取的和亲政策,还有一种方法叫做考察法,让同学们通过对古老流传的故事,结合史料来分析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或者经过进行考察,比如对于《赤壁之战》这一个专题的学习中,让同学们尽可能的收集曹军以及孙权的资料,然后由此及彼的综合分析,客观的获取结论。


        二、优化教学内容,思考更好的教学呈现
        对于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要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和理解,重点难点是必须要精讲的,这是实现引导、探究、创新这一教学的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历史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要充分的考虑有利于同学们学习的教学呈现方式,对学生、老师以及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灵活科学的处理,较为普遍的做法是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结合历史教材思考,凭借对教材的阅读和思考来找寻相关的历史规律和方法,对教学内容的呈现要实现多样化,也就是说不要仅仅局限于老师的言传身教,要更多的发挥当前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历史学科教学的科技含量,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同时对于教学内容也要做到科学化的处理,也就是说不能够让同学们单纯的进行记忆,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同学们对教材内容的思考。
        比如在《洋务运动》这一节课程内容教学中,课本中并没有对这节内容的评价,而是需要同学们结合教材中的史实来进行评价,通过同学们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分析、归纳以及比较一系列认知活动,来提升同学们对历史思维能力,在《新文化运动》这节课程教学中,新的教材内容删除了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的评价,而设计了《打倒孔家店》这节课的评价提问,需要同学们通过翻阅资料,结合分析来解决这一问题,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历史学科教师必须要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来引导同学们,形成结论,培养同学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优化教学过程,更好的为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同学们在历史学科中的学习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认知主体的活动,在当代的学习理论中,普遍提倡学习的实质就是让同学们在学科教学中能够主动的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自身认知结构的构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两个主体,一个是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另外一个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者的观点中,如果同学们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实现真实的活动,那就意味着教育难以取得成功,必须要是同学们全体参与,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进行统一的构思,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要确保全面性,方法要有激励性,整体结构逻辑要严密,尽可能的调动同学们参与整个历史学科教学过程,注重同学们思维主观参与的深度。
        结束语:
        中学历史学科采用引导、探究、创新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最主要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引导同学们更加自觉主动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对自身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它是通过当代教育学的理论,对学科教学进行重新的规划,对同学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通过具体的探讨、引导、启发以及探究等教学方法来,使同学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尝试、创新、探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的智力水平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冬梅.优化教材内容,培养探究、创新精神和能力——以《世界近现代历史》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02:110-111.
[2]姜秀敏.历史教学中的“探究—创新”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