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华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 2551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切实将德育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本文在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工作就是把思想品德贯穿于学生教育过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认识不同类型的优良传统品德,对自我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优良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就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衡量学校能否教育好学生的标准之一。
1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
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我国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相比前些年虽有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小学班主任因为没有针对性的采取正确且合适的教育策略,导致其在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提倡的现象,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小学班主任没有正确实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
1.1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力度不够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教育工作,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但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部分小学由于高年级课业紧张面临升学的压力,有时会占用思想品德课程,导致德育教育占有率一直较低。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突出特点,这样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很多学校将考试成绩和较高的升学率作为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一个指标。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阶段班级的主要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在学生学业成绩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而并没有将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平等重要的地位。即使国家教育相关部门不断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也在不断学习文件精神,但到了实际工作中,总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不够,普遍认为德育教育工作就是学校和班主任的事情。
1.2 德育教育工作形式单一
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为大量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忙的不可开交,还要利用其它时间研究创新教学。大部分教师通过讲授传达给学生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这样的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流于表面,不能获得学生深层次的认同。这样的做法会忽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重视德育教育中的理论性的灌输,不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还有极少数班主任会因为自身精力不够而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由于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思考和行动时间少,学生道德教育水平提升也相对较慢,甚至有时会出现滞后的现象。长期这样下去,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容易出现放松和懈怠,学生的德育素养就不能得到相应提升和发展。
1.3小学班主任自身职业综合教养不高
国家对教育工作者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从事小学阶段的教师的准入门槛也相对提高了。这种准入门槛多是学历上的,却忽视了教师职业综合素养不高的问题。新晋教师第一次当班主任为了在学校表现突出,不自觉地倾向于按照学生成绩区别对待学生。众所周知,小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因为他们暂时的成绩落后就去全面的否定他们。
小学班主任一些不经意间错误的行为,会使师生关系更加恶化,甚至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
2.1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学阶段要顺利开展,必须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首先,班主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班级内的学生要严慈相济,做到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多习惯的养成都在这个时期。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表达出对学生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在情感层面更容易接受教师。班主任在行为上做出的表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不仅成为了道德教育的践行者,更让学生愿意用行动去践行教师的做法。学校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或者去省里德育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的小学进行参观学习。学校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程中,角色从“管理者”转变成“领导者”,学生们也从“参与者”转变成“主体者”,这些转变都能更好的解决德育教育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
2.2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为了保障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力度,现行的德育教育工作教学方法和形式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通过把不同类型和种类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不仅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道德教育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道德教育活动中。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教学计划,可适当结合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同时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课堂的专注力,从而调动德育教育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分小组模式进行教学,将班上的学生随机分为几个小组,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任务,要求大家协作共同完成。在活动过程中,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充分的引导,对出现问题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帮助,并指导其优化改进。
2.3 强化小学班主任职业综合素养
学校评价班主任工作业务能力好坏的标准并不仅仅是学生的课业成绩,还有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都会影响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不论是班主任的工作态度,还是班主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都会折射在现实。所以,强化小学班主任的职业综合素养是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第一,小学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对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力度,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相关要求,更新德育教育工作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进行全方位能力的提升。第二,班主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今日的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承、创造过程,而是一种认知、意志的启发过程。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选择内容,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组织活动,确保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完善学生的价值观念,塑造更成熟的人格。第三,小学班主任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将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强化自己的职业综合素养。
3 结束语
把握道德教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理论知识,通过言传身教有意识的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全方位发展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倪悦.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索[J].才智, 2019(07):52.
[2]金辉.对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究[J].教育界,2020(31).
[3]邱萍.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重要性与实践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 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