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刚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青年小学 400805
摘要: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化的衍生物,同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程度越来越高,受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模式,较之前发生了改变。不仅如此,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也得到了发展,使传统的授课方式和课堂模式产生了变革。通过研究多媒体技术在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所产生的作用,可以得出多媒体技术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策略
引言:多媒体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都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着,对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的变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数学这一学科自身存在着抽象性的特征,需要依靠课堂上教师生动的演示,学生才能够有效的吸收。研究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应用提供不可忽视的参考。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况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总结得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如下现状:
1、缺少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通过近年来各地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师们普遍拥有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技能。但是,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只有极少数的教师能够将这些突发状况化解,大多数教师都会手足无措。长此以往,对教师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会产生一定的干扰,进而使得课堂氛围不在井井有条,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
2、课件制作水平局限性过大
自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开展有利于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培训活动,这使得教师群体基本拥有了制作课件的能力,但是,通过日常工作过程当中的观察,发现教师普遍仅拥有制作基本课件的能力,大多数教师制作的课件千篇一律,仅仅只是知识点的堆积,缺乏创新性。更有教师仅是下载公共课件,无法为自己所用,缺乏修改课件的能力。
3、多媒体课堂缺乏互动性
大多数教师制作的课件,仅是将传统课堂中板书的内容转移到了课件当中,课件内容缺乏精简性,过于繁琐,使得虽然将多媒体技术投入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对于内容的讲解,依然无法达到生动、容易理解的水平,教师和学生依然无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丰富的互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意在于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
但是,由于课件的繁琐,使得教师在课堂中将重点放置在了课件内容的输出上面,忽视了同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的互动性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问题情境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等同于沉闷和了无生趣,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甚至有学生会变得讨厌数学,更甚者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声有色的特点,将一些沉闷的问题生动的表达出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得到提升。
例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圆的认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模拟演示功能,搭造一个小动物开展自行车比赛的场景,狐狸、老虎、袋鼠等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子的自行车。通过让动物之间进行自行车比赛,让学生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小动物们骑的不同形状的自行车上面。趁着学生们好奇心正重之时,抛出“哪个小动物的自行车可以帮助他取得胜利?”这一问题,进而引起学生们的讨论,从而更加深刻的记住圆形的特点。
2、化解教学难度,提升课堂效率
数学因其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特点,往往会存在一些学生们无法很快理解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弊端性。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接受,往往是先从具体开始,最后上升到抽象层次。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提前将授课内容进行排列,因此可以帮助教师将知识点逐个分解,将原本复杂的问题拆解成诸多简单的问题,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逐个掌握。
例如,在教授“圆柱的表面积”这堂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拆分开来,使其各个部分完整的展现在课件当中,让学生们知道,原来圆柱的表面积,就是两个圆形的面积加上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技术掌握圆柱表面积的算法,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的特点,打消学生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让整个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课程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更加全面的数学思维,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以后数学学习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多媒体技术由于其自身所拥有的灵活性,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创新,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让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爱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神州,2018(14):166.
[2]王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析[J].中外交流,2016(29):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