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方法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文玉兰
[导读] 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点。
        文玉兰
        重庆市合川中学  401520  
        摘要: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尽可能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使班级数学成绩整体进步。本文就湘教版为例,探讨初中有课堂分层教学方法应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引言:所有的学生都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教师要尽可能的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班集体是由许多个学生组成,只有重视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才能提高学生数学的总体水平。因此,本文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方法应用展开探究。

        一、学生分层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是教学体系中的主体。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状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确保分层的有效性。学生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情感、认知、成绩、反应速度、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我们将学生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优等生——熟练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课上集中注意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较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有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中等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课上一般能够集中注意,对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能够参与课堂讨论,按时完成作业,数学学习习惯一般。
差等生——数学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课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对数学没有兴趣,不参与数学有关的教学活动,完成作业较为困难,数学学习习惯较差。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根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细心的观察学生的具体状况,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分层进行备课。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化特点,设置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使我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做越远。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从此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带来恰当好处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优等生来说,教师可以减少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注重发展这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对于中等生来说,教师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在保证他们能够掌握教学内容的同时,不断训练他们的解题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对于差等生来说,不要给他们过大的学习压力,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他们思考数学知识,甚至可以通过数字游戏,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从心底热爱数学。

        三、教学过程分层
想要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落到实处,除了对学生和教学目标分成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用上,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要尽可能适应各个层次的需求。教师在讲课时要具有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跟紧课堂节奏,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
例如,在讲解湘教版代数分解多项式(a+b) 2-4 (a-b) 2时,对中等生和差等生来说,学习起来存在较大难度,难以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但是如果将这个多项式分解开,就通俗易懂很多: 1、3x-y3;;2.、x3-4y2;3、(a+b) -2 (a-b) 这样就能够将这个例题化繁为简、层次清晰,方便学生理解。在题目设置时,教师也要进行适当分层,1、2题较为简单,可以要求中等生、差等生必须掌握,第3题选做,对于优等生而言,1、2、3题均为必做题,必须掌握。

        四、课堂作业分层
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也是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部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需要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精心设计,形成由易到难三个层次,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设置为选做题,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这种层层逼近的课堂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课堂作业的练习效果,发挥课堂作业的真正作用。
例如,在设计湘教版作业——完全平方式时,可以做出如下设计:1、 x2+6x+9;2、 8x2+4xy+y2;;3.、2(a+b) 2-6 (a+b) +9; 4、 9 (a-b) 4+24 (a-b) 2+16. 这样可以将2、3题分配给优等生,1、2题分配给中等生和差等生,让他们各自提高自己,教师再适当的加以指导,最后让全体学生讨论第4题。通过这种设置选做题与必做题的形式,减轻了差等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激发优等生的学习热情,让所有学生各自努力,取得相应的成就,整体提高班级的数学学习质量。

        五、评价、考核分层
1、评价分层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能力大小进行评价,对于差等生多多鼓励,对于优等生多多引导,不管对于哪个层次的学生而言,都需要教师的赞扬与肯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评价的门槛,让所有学生雨露均沾。与此同时,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互相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水平。
2、考核分层
在进行数学考核时,教师可以出试卷a、试卷b、试卷c三种不同难度的试题,分别对应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三类学生,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减少对差等生的打击,还能打压一下优等生的骄傲,使所有学生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水平。除此之外,分层考核能够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成绩的变化,对自身教学方法的不足及时思考、补救,以免出现较大的教学错误。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并有具体的分层方法可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班级总体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娜,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构建之研究习,中国校外教育,2018(05):72-73.
[2]赖荣树,基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学习评价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1):241+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