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孟庆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与发展,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孟庆娟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712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与发展,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因此问题情境教学法受到了小学教师的青睐,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发挥数学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效果
        引言: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同时由于小学生思维认知能力还不成熟,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兴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带着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创设各种情境,问题源于情境,让幼儿置身于情境中,引导学生实践与交流,结合情境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效的。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提出难以解释与理解的问题,一方面刺激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学生的学习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营造了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调动学生的知识以及经验进行思考,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总之,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同时也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也为生活服务,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化,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认知,学生根据情境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教师通过适当地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例如:北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进行教学时,结合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在课前准备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物品,并且标上相应的价值,包括笔(1.5元)、糖果(0.5元)、牛奶(3.0元)、铅笔盒(10.0元),虽然这些物品很熟悉,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数字表达,“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更好地理解与认识小数点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生活能力。


        (二)创设游戏化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爱玩好动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将游戏与问题情境进行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游戏的同时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北师版二年级上册二单元《购物》的教学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来进行角色扮演,进行购买文具,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结合这一情境,要想购这些文具需要用什么呢?选购的这些东西5元,如果你有一张10元的,会找回多少钱呢?在游戏问题情境中认识人民币,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进而保证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三)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吸引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故事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关注力,投入到故事情境中,进而找到教学活动中涉及的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习兴趣,积极地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北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进行教学时,就可以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西游记的故事,孙悟空与猪八戒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火焰山,烈火烤得他们又渴又热,孙悟空费尽辛苦找到一个西瓜,然后对猪八戒说,“给你吃西瓜的1/2”,猪八戒一听,我可不听我想多吃点,就说“要吃西瓜的1/4”,孙悟空听了哈哈大笑,“就给你1/4,但是你不要后悔哦”。讲完这个故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引导,“孙悟空说的1/2是多少?”“猪八戒说的1/4又是多少?”“孙悟空听了猪八戒的话为什么会大笑?”通过创设故事性情境,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分数与故事进行了结合,让学生通过问题对分数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对到底哪个多进行了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生活化、游戏化、故事化的问题情境,进而保障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忠明.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
        [2]王爱梅.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研究[J]. 亚太教育,201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