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侠
陕西师范大学金泰丝路花城学校712000
摘 要:在满足基本教学目标和学生数学知识需求的前提下应当进行一定教学策略的引入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应用新型教学方法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储备为核心目标,这不仅满足了课程中变化还使学生加深了对于数学的理解。在实际上,仍有一些基本的数学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的内容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增加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感兴趣。教师可以优化一些提问的步骤,以便学生可以适应和理解问题的内涵和其中蕴含的逻辑。
1 创造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
教师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下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可能因教学过程而异,具体的问题创设状态需要满足真实性和趣味性以促进情境的完美创设。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轻松填补了对于问题思考的空白,有利于学生感觉自己在问题中具有参与感。真实化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于生活和数学的理解以及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的认知。例如,如果教授“ 100以内的计算法则”,老师可以问学生:“我们班有多少个同学?有多少个男同学?有多少个女同学?男同学加女同学有多少?”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解决实际的运算问题提高自然思考,并在思考时学会数学计算法则。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查找实际问题情况的答案。例如,在板上写下数字,一组10个数字允许学生从1到100进行计数。老师指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十组数字并提出问题使得同学们可以从这十组中学习到什么是“数字分组”。这种现实问题的情境创设很容易使学习者仔细检查问题的答案。教师还可以修改问题并进行更改情境创设的模式,多样化的问题假设和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巩固数学知识很有帮助。数学的学习是通过研究问题来完成的,而教授数学问题可能会因为学生大脑发育不完善,专注度低下变得很困难。在小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就是老师需要完成的工作。
2 结合数学图形创设,联系生活实际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用数形结合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一些图形在数字本质上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数学的微妙。如果在学习几何相关的知识时使用数字来进行教学则很容易解决学生产生的疑问。例如,当研究“圆形”时,经过分组计算后,学生发现圆形区域的大小始终大于直径的三倍,进而可以确定图形的形状,同时正确地检测了圆形旋转公式。数学的知识与逻辑思维紧密相关,并且融入到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教师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加以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的理论教学当中,教师的关注点应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而更多的进行逻辑本身的讲解以提高学生对于逻辑的理解。尽管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学习,但他们刚刚进入小学,还没有对不同的数学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通过创设的过程,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处于多样性的知识海洋中,他们的注意力将集中在知识的分类上。情境创设使得知识在他们脑海中排列的信息点和中心分支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3 增强思维能力侧重
问题情境创设还可以与语音、音乐源、视频剪辑、动画效果等多媒体技术集成,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情况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这种功能强大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参与课堂讨论,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并帮助他们摆脱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例如,当教师教授“圆形”知识点的内容时,他们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模式指向点,线,平面,正方形,矩形等,并使用动画模式向学生显示绘图,从而建立几何知识点系统超越学生大脑想象空间。在老师叙述其他统计表格和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可以准备一张空白的纸,以便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知识存储库和独特的学习思路。在这段时间里,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教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准确地对未知知识点的各个部分进行分类,然后学生将他们发现的内容连接起来,并形成第一幅关于老师教学内容的思维逻辑导图。
4 创设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体验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背景下的小学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注意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以及对于课堂情境创设授课内容的接受程度。学生应从小就具有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学习,并且尽可能少的依赖老师的解释。只有学生充分了解可视化教学的深度并发展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才能认为他们在教师可视化教学中取得成功。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课堂情境创设过滤数学知识点,并在学习每个部分的知识点内容后引导他们体验创设情境。例如,当一位老师完成“数字和代数”的教学后,帮助学生从数字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百分比数和负数,然后继续学习诸如乘法和除法之类的高级数学知识,并使用树状图等加深学生的理解。课堂情境创设图形模块建立了良好的数学和代数框架,为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了深化教育。当告知学生有关厘米、分米和米的单位时,教师可以使用课堂情境创设教学方法。首先讲给学生一些概念和例子,然后让他们分成小组来讨论一个“距离概念”,以扩大思维范围。小组合作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连续思考过程中所学的知识点。
5 结束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老师使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创造了良好的思考环境,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情况拥有更加细致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刘丽.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思考[J].才智,2018,04:137.
[2] 张小菲.小学数学与生活课堂上的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16.
[3] 李维.论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镇江高专学报,2017,0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