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李权富
[导读] 化学是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实现有效的化学教学是教育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一大难题。
        李权富
        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661599
        摘要:化学是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实现有效的化学教学是教育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一大难题。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发现,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比较呆板,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教育研究者推出了一系列化学教学改革措施,例如,创设问题情境、组织社会实践、立足化学实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鼓励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改换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问题解决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点太过于笼统,不利于学生理解,而且初中生学习压力较大,也没有太多时间去钻研。针对这个问题,教师也是绞尽脑汁的想教学方案,如何使学生利用好课上时间集中注意力去攻克难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课堂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使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同时,大脑在不断的运转,这样可以高度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构建一个有效的思维课堂。
        例如,教师要讲解物质的组成元素——“水”时,可以以“大家考虑一下,水是由什么组成的?”问题开头,让学生们一一排除,最终寻找正确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忙碌起来了,一些聪明的孩子们上来就可以排除有害元素,接着排除人体不需要的元素,水是生命之源,可想而知水的组成元素一定是万物必须元素,逐渐缩小范围,最终猜测出正确答案。这看似无意却有意的课堂问题,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活跃的气氛中引出课堂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开放化学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的化学实验室教学太过呆板,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和讲解理论知识一样,事先为学生设定好了实验目的、实验理论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未能给学生留下充实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想,渐渐抹杀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实验室开放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教学体系中的主体重新归还给学生,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操作时间,充分发散自己的想象力,在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恣意的延伸知识点,巩固自己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能够取到前所未有的学习效果。



三、组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学习语文知识相结合,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贯穿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到化学研究室参观、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岗位环境和专业人才需求方向,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个初步的规划。“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专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选课以及学习质量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高校化学教学体系在本质上需要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加以实现和完善。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化学人才的重要保障,旨在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加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联系,使学生同步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学生及时了解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有助于学生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学生可以通过假期或业余时间去化学研究室参观学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把握专业技能,适应未来工作环境。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不局限与课堂,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为了充分改换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能力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3~5人,小组成员人数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小组人数过多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讲话的机会就变少,甚至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还没有机会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小组人数过少,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进展,因为每个同学所能想到的点子有限,人数过少很难组织出一套完整的正确答案。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给学生提出合理的难度适宜的任务,引导学生参与到小组的沟通和讨论中去,使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灌注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教育研究者推出了一系列化学教学改革措施,如,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立足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创造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通过这些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2]张正昱,杨维松.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9,(36):146-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