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鸿雁
重庆市大足区高升镇中心幼儿园 402360
摘要:对于幼儿园的儿童来说,由于各系统正在发育,词汇量也不够,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清楚和完善,但是他们却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而美术教学作为幼儿园的常规课程对儿童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美术可以表达和反映他们的心理活动,表达他们的感受,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宣泄,同时可以锻炼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的头脑更灵活。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学;策略
引言
美术教学活动是幼儿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桥梁,也是幼儿感悟世界和生活的纽带。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关注美术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采取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幼儿真正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和美术素养。
一、幼儿美术教育实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幼儿缺乏兴趣
幼儿美术绘画教学不仅仅是技能上的学习,而是让幼儿通过学习绘画不断提升和发展幼儿个体。然而很多教师只是注重临摹训练,过度强调教师的示范,让幼儿模仿绘画,使得幼儿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之中深受教师的影响和干扰,使得幼儿对于学习美术绘画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的心理,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也阻碍幼儿智力的发展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2.教学气氛沉闷
在我观察看来,很多教师在进行美术绘画教学时采用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使得幼儿被动接受美术知识,丧失学习激情,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幼儿学习动力不高涨,不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进展。另外,课堂气氛的沉闷无法在班级中营造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无法有效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阻碍幼儿思想和能力的发展。
3.课堂教学单一
传统的幼儿美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或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物形象,然后让幼儿根据人物来“照葫芦画瓢”,去模仿着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大大降低了幼儿们的绘画热情,并且也没有传授给幼儿真正的绘画技巧,而这也是当前幼儿美术绘画教学很难有着大幅度进步的原因之一。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创新策略
1.深入了解幼儿,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兴趣是幼儿思维和行动产生的根本,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效,就要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兴趣才是幼儿最好的教师。同时,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深入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多样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创新美术教学的模式,丰富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比如:在美术活动“小蝌蚪”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颜料。并且,为幼儿呈现了小蝌蚪的形态。同时,笔者还为幼儿讲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幼儿结合故事进行创作。这时,笔者发现幼儿用不同的颜色画出了小蝌蚪。这就是幼儿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展现。所以,笔者并没有指出小蝌蚪的颜色不是五颜六色的,而是给予了幼儿充足的创作空间。在这样的模式下,幼儿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2.实物展示和合理想象,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幼儿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因为幼儿只有有了绘画的兴趣之后,他们就能够主动地进行绘画,而不是在教师的督促下才开展绘画活动。那么教师该如何去做呢?实物展示和合理想象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将幼儿要画的东西直观地呈现给他们,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去想象自己看到的现象,此时他们就会产生绘画的欲望。例如,当笔者想要让幼儿去画一只小猫的话,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为幼儿布置了观察家里或者周围小猫的具体任务,让他们对其有着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小猫的各种图片和视频,如小猫玩耍的视频、小猫吃饭的视频、小猫睡觉的视频等。鲜明的视频会让幼儿对小猫产生浓厚的兴趣,接下来笔者就让幼儿闭上眼睛去想象自己看到的小猫,并自主去模仿小猫的各种动作。在这一环节中,笔者会对模仿得最像的幼儿进行表扬。这样一来,所有幼儿的注意力就都集中在小猫身上,笔者此时就会让他们展开绘画活动。
3.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欣赏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使幼儿的美术教育变得生动、丰富和直接。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要注意利用多媒体设备多让幼儿欣赏一下美术大师的作品,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大师的作品,其专业水平和所表达的含义都更能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美术鉴赏力,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对幼儿的美术教育能够起到一种精神引领的作用。同时美术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性,多媒体设备例如小视频、动画、绘画的讲授过程与教师枯燥的口头表述比较起来更加的直接、生动、形象,省去了幼儿在大脑中的想象加工,对幼儿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能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更有效果的美术教育。
4.建立健全评价鼓励机制,展示作品机会
因为幼儿个体的不同,所以幼儿的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且积极鼓励学习能力较差的幼儿努力绘画,树立绘画自信心。与此同时,考虑到一些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随意评价,导致幼儿的绘画能力得不到真正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幼儿教师要及时优化教学手段,建立健全评价鼓励机制,让每个幼儿都有可以展示作品的机会,从而使得幼儿在绘画之中更加具有动力,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如带领幼儿绘画“蚯蚓宝宝”为例,首先进行课题导入:“小朋友们,猜一猜什么动物在地下生活,并且还没有眼睛。”幼儿纷纷说道:“是蚯蚓。”随后,幼儿教师带领幼儿观看蚯蚓的视频和图片,让幼儿对于蚯蚓有一个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接下来,幼儿教师让幼儿进行绘画,并且在幼儿绘画完毕后,认认真真地将每个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对于每个作品进行认真的评价,给予幼儿正确的努力方向。比如在绘画蚯蚓之中,有个幼儿将蚯蚓的涂色涂成黑色,此时幼儿教师要指出幼儿涂色的错误,并且引导幼儿利用灰粉色进行上色。还有的幼儿将蚯蚓添加上了眼睛和嘴巴,此时幼儿教师要指出幼儿出现的错误,并且引导幼儿将嘴巴和眼睛去掉,进而最大限度接近实际情况,提高幼儿的整体认识。
5.完善评价模式,帮助幼儿树立信心
幼儿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非常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心、爱护和鼓励。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就要完善评级模式,以多元性和鼓励性的评价为辅助模式,激发幼儿的正确认识。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获得信心。比如:在“美丽的风筝”的美术教学中,笔者首先为幼儿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风筝,然后,笔者要求幼儿在风筝上涂涂画画,设计出自己喜欢的风筝。根据幼儿的设计和表现,笔者及时给予了幼儿鼓励和夸奖,如:你做的非常好!这样画很棒!继续加油!在这样的模式下,幼儿的绘画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同时,幼儿也就树立起了自信心,会更好更深入地加入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就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分析,寻求适合幼儿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挖掘美术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指导幼儿,发展幼儿的美术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苏延萍.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2019.
[2]许小菁.多重信息技术演示提升幼儿美术活动实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
[3]汪琳琳.刍议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误区及其有效性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