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张林举
[导读] 新课改指出,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
        张林举
        山东省嘉祥县金屯镇大孙小学 272413
        【摘要】:新课改指出,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完善的教育体制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中,应不断为自己充电,丰富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方法,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体现出新课改的显著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引言
        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很多内容,也是在新时代教育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词。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是每个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实际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造,给予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导,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怎样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语文的高效课堂。
一、当今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不活跃
        教师都是专业的教育培训培养出的人才,但个体差异导致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尽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依旧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以自我讲解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盲目地接受教师所讲知识,并没有对知识了解、掌握透彻。这会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
        (二)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智慧课堂构建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从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的实际情况来看,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模式比较僵化,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就是教师的灌输,教师在智慧课堂的构建方面,基本上就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教学材料,播放一些视频等,这种教学模式本质上还是灌输式教学,互动性教学、探究性教学等方法没有得到应用,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课堂教学因此出现了效果下降的情况。
        (三)教学数据收集利用存在欠缺
        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本质上是对教学数据、资源的收集、分析、利用,因此,如果在这一方面存在欠缺的话,那么智慧课堂的构建就不会提升教学效果。很不幸的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智慧课堂的构建方面,并没有能够做好这一点,对于课堂教学数据的收集利用存在较大的欠缺,具体表现就是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如何没有统计分析,学生进步情况没有分析,每一节课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没有全面收集。
二、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高效学习课堂
        (一)熟悉语言运用,把握课堂教学
        语言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必要内容。小学生学习最高效的时间就是在课堂上。只有把握好课堂上的时间,学生才能高质量地吸收、掌握教师所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让课堂40分钟有所讲、有所学。另外,要想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讲授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妈妈的爱》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妈妈对自己的爱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妈妈的爱?学生会通过思考、交流想到日常生活中和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体会到浓浓的母爱。交流的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心,又让学生理解了文字、语言的深刻魅力,培养了他们“语言构建与作用”这项核心素养。


        (二)创设相应情境,加强文章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因此,现代教学必须得到加强。教师应改变讲课方式、教学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上,教师应注意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这样,学生能更容易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进而发展学习能力。教师要多从情感领域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逐渐形成一套自身的学习体系。
        例如,在讲到《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上找到《带你去旅行》这首歌,在上课的时候播放给学生听。由于歌曲比较活泼,同时,学生对这首歌比较感兴趣,这就能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等歌曲播放完毕之后,浓厚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教师就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听到这首歌曲,大家是不是想要去浪漫的土耳其,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学生肯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然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那大家有没有见过牛的肚子呢?在牛肚子里旅行会是什么感觉呢?”由此,教师就可以引出《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讲解。
        (三)提升小学生语文读写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一直是其重要的训练内容,如何让小学生们在读写方面形成良好的兴趣及能力,是教课老师教学难点。小学阶段具备极强的读写能力的学生非常少,其中写作对于小学生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读写又占分数比非常的大。以往在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中教课老师读写训练只是在训练写作结构及阅读方法,而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其中很多学生由于素材不足,无话可写,对学生读写造成很大的阻碍,往往学生会根据范文的示范进行写作,这就造成了很多故事情节雷同,故事不够丰富多样。教课老师结合微课可以更加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读写素材。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一课时,教学老师可以将其作为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生活与鸡有关的感触事情。教师制作收集相关视频资料,以微课的形式来示范。设计一些在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走出去感受动物之间互动的魅力,播放完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四)生活化教学,增添课堂氛围
        我们经常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知识也应用于生活。当然,新课改也明确指出,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除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外,还应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促使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授《乡下人家》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促使学生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上课之初,笔者先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课文中的乡下生活和你生活中的乡下生活有什么区别?问题二:文章中的乡下人家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问题三:课文最后一段中的“理解”“迷人”是什么意思?张某积极地站起来说:“老师,课本中的乡下和我实际生活的乡下有很大的区别。我生活的乡下没有文章中优美。”王某说:“文章中的乡下人家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迷人的、独特的。”高某说:“文章中的‘独特’这两个字代表别具一格,‘迷人’代表吸引人的意思。”
结束语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高效课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海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0(8):28-29.
[2]陶志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构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