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文断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第29期   作者:王年超
[导读] 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王年超
        四川省射洪市金家镇富丰小学校   
        摘要: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大多教师都能认识到。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正确把握识字、写字的教学标准,导致经常出现错位或超标现象。本文分析了识字教学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识字;小学;问题;途径
        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初始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最基本的课程。以前听低年级课的时候,总看到相似的流程,大致的步骤: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小老师领读,自由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机械呆板。所以,如果想要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很快入门,就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摒弃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乐于学。
        一、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混淆识字与写字,增加学生负担
        一直以来,小学第一学段按照“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先识后写”的原则编排识字、写字内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依然如此,每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在课文后面的生字条中呈现;需要书写的汉字,在生字条下的田字格里呈现。例如,《红马的故事》一课中,生字条里有级、术、由、挥、板、妙、瓶、合、盛、丑……”等17个生字,田字格中有“老、由、妙、画、面”等8个汉字,这就意味着,学习这篇课文,要认识17个生字,书写8个汉字。但课堂上,仍有教师对生字条中17个生字提出书写的要求,而指导田字格里的汉字时,又要学生加上拼音读。这样的教学要求无疑是不正确的,混淆了识字和写字教学的标准,不符合“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先识后写”的原则,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繁重的课后练习
        一般来说,我们都会通过布置作业达到强化识字的目的。但我们的作业无非是照抄课文,把一整张纸都写满刚学的生字。这样通过量的累积,力图使学生记忆深刻。但是这种方法是比较低效的,学生只是工具性的进行抄写,并没有用心去记忆,只能形成短时的记忆,时间久了还是会忘。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1.抓住会意字特点进行识字教学
        在教学识字《日月明》时,“明、尘、从、众、林、森”这些字都属于会意字。我抓住会意字的特点,先创设情境,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知道“明”的由来和意思,再向学生渗透会意字的概念,然后以图片形式让他们猜猜图片都代表着哪些字,他们便能很快地记住“尘、从、众、林、森”的字和义了。此时学生兴趣高涨,有了自己的学习体验,我趁热打铁,以“三人为众,三()为()”的方式出题,他们联系课文和实际,说出“三木为森、三口为品”。

班级有位平时学习不是很专心的男生竟然说出“三金为鑫”的答案,因为他的名字里有“鑫”这个字,我感到很欣慰。这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既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又提高了他们的识字能力、拓展了识字量。
        2.插图识字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另一有效途径
        在教学时我经常利用课文中的图片这些直观的、有利的资源进行识字。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部分识字教学时,学生刚步入小学,对认字没有一点概念,可以说他们看到汉字简直是一脸懵的状态。考虑到他们的特点,我在教学《日月水火》中“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些生字时,利用课文中鲜明的插图,让学生比一比,认一认,连一连,面对直观的图片,他们兴趣浓厚,再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象形字,导入这些字的象形字,他们更加有兴趣了。认识完课内的识字,再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猜一猜,连一连,他们对(兔、鸟、竹、羊、木、网)这些复杂的字也能用同样的方法去识字了,学以致用。这样的识字手段不仅有趣,还能教会学生如何去识字,也锻炼了他们自主识字能力。
        3.游戏巩固识字。
        对课堂上的识字教学还应该进行一些必要的巩固。于是在教学中常常采用幸运大摆锤、传话筒、你问我答、小组比赛、快速连一连、送一送等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集体识字游戏进行检验和巩固,既能检验全体学生的识字效果,还能激发他们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对识字也进行了必要的巩固。
        4.编写儿歌,辅助学生记忆生字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自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已经学习的汉字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还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大脑进行联系的综合记忆,所以记忆的也不是很深刻。因此,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记忆,将所学习的知识之间的练习寻找出来,通过编写儿歌的方式,教导学生进行联系记忆。
        例如在学习“范”这个生字时,我编了一条“草字头,三滴水,弯弯的尾巴又张着嘴。”的儿歌,又例如“闻”字,可以编成“门里一只小耳朵。”等等,除了教师自己编写这样的儿歌,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来编儿歌,辅助记忆一些生字。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们编出来的儿歌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创意新奇,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
        总而言之,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识字目标,充分展开识字过程,并合理选择识字方法,一环紧扣一环,更好的进行识字教学,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红星,廖苑园.部编本教材背景下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析[J].教育观察2018年22期
        [2]张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菉溪小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0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