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连
广州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 511400
摘要:古语有“一日之计在于晨”,说明了早读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说明了多读书的重要性。本文立足小学低年级,对早读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给出了几点策略,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早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老师和孩子对早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应付差事、挪作他用的现象。早读课上,学生干什么事的都有,有打扫卫生的,有嬉戏打闹的,有在校园里玩的,有张着嘴瞎喊的,有不出声的,有补作业对答案的,读书姿势不正确,没声音没感情……学生心静不下来,不能安心投入朗读。本文探索出了激发学生早读兴趣、优化早读效率、提高早读效果的方法,为培养低年级早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早读的有效方法
1、教师示范朗读或领读
低年级的学生,读书速度较慢,喜欢拖长腔,个别还会唱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尤其喜欢模仿老师,所以老师的示范性朗读尤为重要,必不可少。低年级语文的课文比较短,充满童趣,每天早读课,我都会范读一到两篇课文,尤其是描写比较优美或重要的段落,会重点指导,交给学朗读的方法,让学生认真倾听,再反复练习模仿,边读边点拨,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读出美感。
2.同桌互读互背。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复习重点知识或背诵课文和古诗词。我们班座位采用的是333模式,共分三大组,每一小排有3人。我给每一小排都安排了小组长,检查背诵时先由小组长检查两个组员,两个组员再共同检查组长,这样每次检查背诵任务只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并且能保证效果,最明晰地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的情况,合理有效地利用早读时间。
3.大显身手竞赛读。
低年级学生喜欢比赛,好胜心和表现欲强。在早读时,如果一直读书学生容易疲劳、厌烦。我在早读课上安排了各种比赛式地朗读,同桌赛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大组赛读、开火车赛读、师生赛读等,在比赛中既练习了读书,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其中。我在班里举行了“背书大王”的比赛,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时间内,看看谁背得快、背得多,用这样的方法激励学生挑战自己、挑战同学,完成最好的当选为“背书大王”,颁发小奖励,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也没有把背书任务当做负担。
4.抓住要点难点精读精练。
一篇课文要想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老师在朗读技巧上做必要的指导,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停顿等,尤其对于初学朗读的低年级学生更为重要,但是语文课堂的40分钟要完成很多教学任务,朗读训练的时间和参与度都受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早读来弥补课堂上的缺憾,精心选择训练点,进行朗读指导。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早读的内容
1.读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经典,非常适合在早读上诵读。我们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安排了不同的内容。比如一年级上学期我们诵读了《弟子规》,下学期诵读了《三字经》;二年级上期诵读了《千字文》,下期诵读了《日有所诵》,挑选精华部分,每天背几句,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基本上在早读就能完成任务。
我们我们可以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安排了一个固定环节“积累古诗词”,老师们轮流上台讲古诗,每周一首,还把古诗打在校园里的大屏幕上,学生每天早读都会吟诵几遍,就这样积少成多,提升学生的诵读和鉴赏能力。
2.读课外优秀读物
学生还可以朗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学期我们都可以给学生推荐一部分课外书籍,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外书,在早读课上阅读。我在二年级下学期推荐学生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中国成语故事》《张天翼童话》等书籍,每天同学们到齐之前或当日的读书任务完成之后,可以自由阅读。
3.结合学习内容和时令朗读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课本一般都是每册八个单元,每单元一个主题。结合这些学习内容,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早读内容。我在教学二年级下期第一课《找春天》时,安排学生早读朗读其它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学习第六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安排学生在早读课上阅读关于雷锋的文章如《雷锋日记》;学习第27课《寓言两则》时,就布置学生读其它寓言故事,如《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气、节日安排早读内容,在清明节时读古诗《清明》,七夕节时读古诗《乞巧》,中秋节时读关于月亮的诗歌或文章,教师节时读歌颂老师的文学作品,圣诞节时读圣诞节的来历、圣诞老人的故事等,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在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早读中采取合理的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拓展早读内容,这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其朗读技巧,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早读的兴趣,让早读课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耿法禹.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诵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2001(17).
[2]郭胜男.注重朗读训练提升语文素养[J].学子(理论版),2016(23).